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分析

赵卫东

张家港市凯旋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215600

邮寄地址:张俪,13917770682,上海市静安区汾西路261弄9号302室

要: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工业企业及工业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若这些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环保管理意识,不能采取有效手段和防治措施对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科学处理,就会导致这些物质流入到周边土壤中,从而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等造成较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本文也会针对如何做好该项工作展开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采样方法;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业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虽然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建设用地在开发和利用期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风险,从而不仅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基于此,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在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时,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加大调查力度,以便根据调查结果,帮助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方案,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现有的土壤问题展开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样才能在减少环境风险和人类健康隐患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目的和工作内容分析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相关单位及决策人员,更加全面了解建设用地区域土壤的实际污染情况。并通过对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程度的深入分析,对其产生的污染危害性实施科学评估,这样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具体调查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相应的土壤污染调查任务:首先,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式,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进以根据土壤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因素与分布范围,合理确定具体调查区域和采样点布设位置;其次,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对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影响程度展开深入的分析。同时还要通过土壤样本的收集,对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做出准确判断,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评估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具体影响程度和危害程度;第三,要对建设用地周边的交通状况、工业活动以及污水排放情况等予以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壤污染的来源和传输途径,这样才能为科学制定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最后,要采取数学模型及风险评估方法等,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存在的具体风险予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以便针对其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构成的实际威胁,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这样才能突显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重要性,进而为保护环境、优化土地利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打下坚实基础[1]

  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布点原则及方法分析

2.1布点原则

2.1.1资源节约原则

由于大部分建设用地的规模较大,且受到的土壤污染范围相对比较宽泛,所以在开展布点调查工作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也是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降低布点成本,达到经济性土壤污染调查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就要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已有的资源分布进行布点作业。例如,可结合污染区域内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以及周围交通情况以及污染较为敏感区域等因素,来确定具体污染调查点位及调查内容等,这样才能提高布点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的投入。

2.1.2功能分区原则

从建设用地的实际用途来区分,其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几种形式,由于不同类型的建设用地的功能作用不尽相同,其所产生的土壤污染程度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等也是有所差异。基于此,为了在减少布点资源投入的同时,保证最终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前提条件就是要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对不同用途的建设污染用地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划分,如生产区域、办公区域以及商业区域等,并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点位予以重点布设,这样才能为后续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2.1.3全面性原则

由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一般规模较大,且受污染源位置所影响,使得土壤污染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布点调查时,就要按照全面性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分布特征的点位。不仅要在建设用地中心区域、周边区域等合理设置布点位置。而且还要在相对靠近潜在污染源和远离污染源的位置进行调查点位布设,这样才能进一步掌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

2.14可行性原则

由于建设用地土壤类型对于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布点时,就要按照可行性原则,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即根据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用地类型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风险开展调查点位布设,这样才能将土壤污染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全方位呈现出来。

2.2布点方法

目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所采用的布点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区布点法,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结合建设用地土壤的实际污染情况,将整个污染区域划分为多个不同且独立的区间,然后再根据各区间的面积及功能特点等开展调查点位布设工作。据相关实践证明,这种布点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能够根据土壤污染的具体程度对各布点点位进行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将存在的污染元素和风险因素全面挖掘出来;其次,系统布点法,该方法一般针对那些污染程度较大的建设用地土壤。在实际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网格划分的形式,将建设用地土壤划分为多个边长一致的正方形网格,然后再对各网格中的调查点位进行充分明确。据相关实践证明,这种布点方法不仅可以为后续布点作业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还能全面获取到那些污染程度不明显,但造成一定破坏的建设用地资料;第三,动态布点法,该方法是指根据前一个布点方法收集到的信息,开展新的点位布设方法。在具体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第一个布点周围对应布设调查点位,以此类推设计,直到到达建设用地边缘。据相关实践证明,动态布点方法虽然布点周期较长,但布点方式却相对比较科学,可以很好的满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需求;最后,专业判断法,该方法主要是依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展开调查点位的布设工作。据相关实践证明,虽然专业判断法的布点效率较高,但是却常常会受到工作人员主观意识所影响,经常出现布点失误等情况,所以其一般适用于那些污染范围和污染明确的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工作中。

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采样方法分析

3.1制定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

在这一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布点方法获得的相关信息制定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首先,要核查已有信息,即调查布点区域内的重要环境信息,如污染排放信息、污水泄露信息、土壤类型以及受污染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周围环境的具体分布情况和迁移信息等。在这一环节中,只有确保已有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适用性,才能为后续土壤污染调查采样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要对受污染地块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块内外涉及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污染源转移及变化情况等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分析,以便为合理制定采样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最后,科学编制采样方案,尤其是要保证方案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使其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如采样点布设、样品数量、样品采集和保存、运输等要求以及现场检测方法;最后,选择适宜的采样点水平布设方法,常见的有系统随机布点法、专业判断布点法、分区布点法等。同时,还要根据垂直采样点方向的土壤深度,对污染源存在的具体位置、迁移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准确判断,若无法做出评判,就要按0.5-2 m的间距标准重新设置采样位置。

3.2表层土壤采样和下层土壤采样方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在采样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采样方法,这样才能确保采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目前,表层土壤采样和下层土壤采样是污染建设用地调查工作中常见的两种采样方式。其中,前者采样方式主要针对位于地块上部深度为0-0.5m的土壤,如地表填土,但不包含地表硬化层。后者采样方式则针对表层土壤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且容易受到污染物迁移扩散所影响的土壤。首先,对于污染的地表填土进行采样,应尽可能利用参照对照点或排除深层污染点位的方法来进行,并利用竹片与铁铲等工具,收集样品。若采样区域中的地块含有大量的石块或杂物,应在采样之前对其予以全面清理,以免给样品采集质量和采集结果的准确度造成不良影响;其次,针对深层污染土壤的采样,为了确保采样完整性和效率性,通常会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取样方式。另外,还要结合土壤性质和硬度等参数对钻孔规格予以充分明确,这样才能保证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为获取到精准的土壤污染分析结果打下良好基础;第三,为了避免因采样质量而影响到污染土壤的科学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污染土壤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采样点设计方案。例如,针对固体污染物侵害的土壤,在对其进行采样时,就要对采样区域全面打扫完毕后取表面5cm深度的土壤作为采集样品。同时还要设置三个以上的采集点,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出土壤污染来源及程度等。但若是液体污染物侵害的土壤,就要适当扩大采样点范围,尽可能根据这类土壤污染物的迁移扩散特征,在液体污染物容易倾泻的区域合理布设采集点,尽量保证采集点数量达到五个以上,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采样效果[3]

3.3分阶段采集作业方法

首先,在初期采集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建设用地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结果来合理布设采集点。随后还要针对采集的样品土壤作出初步鉴定和分析,并针对污染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同时还需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相关的污染数据,以便以此为依据科学编制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其次,在正式采样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初期采样结果以及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等,合理制定采样方案。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着重加强对采样位置及数量的确定,进以切实满足土壤污染调查需求,这样才能为后续污染土壤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在补充采样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初期采样和正式采样结果,科学编制污染土壤治理方案。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对污染现象的变化情况予以充分掌握,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采样点数量,这样才能有利于土壤污染调查以及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3.4采样注意事项

首先,要准确确定各采样点位坐标,因为污染土壤采样工作一般会处在地下环境中,所以极易受到周围环境所影响而出现失误问题。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现代化采样定点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掌握,如RTK技术,其定点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此外,也可结合采样地块的实际情况和土层性质等,选用先进的钻孔取样技术,以保证样品采集的效率性和完整性;其次,由于土壤污染元素一般会渗透到地层内部,所以在开展采样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要考虑土壤深度,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合理布设采样点位,从而为获得精准的采样数据采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深度距离测量不准确而影响采样质量;第三,由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位置及污染程度等不尽相同,所以在采样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污染交叉问题,进而导致建设用地二次污染。基于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在采样完毕后就要及时开展钻孔封堵工作。同时,还要对地下水进行样品采集,以便对其潜在的污染物特性展开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建井方案,进而通过建立起组合井的方式避免跨层污染问题的发生;最后,针对污染物的损耗问题要予以充分考虑。因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采样工作在实施开展阶段,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对污染物特性进行科学的判断,这样就会导致污染物因暴露时间过长而出现性质缺失的情况,进而使得采样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采样工作完毕后及时开展VOCs样品采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样品挥发效率,为后续采样分析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也开始日渐突显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基于此,为了改善现状,更好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价值,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时,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放在首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严格的规范标准,做好调查布点设置以及采样工作。同时还要对各环节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予以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确保布点及采样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而为准确分析与判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情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许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及采样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 (03):150-152.

[2]孙诗琦.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研究[J].信息周刊, 2019,(09):17-18.

[3]张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研究[J].房地产世界, 2020,(06):29-30.

[4]孙诗琦.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研究[J].信息周刊, 2019,(0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