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田永江

522224198910110834

   摘要: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加强工程管理能保证建设质量,同时确保工期不延误。在开展建筑工程工作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工程管理,使用合理的方法及时解决管理方面的不足,克服对管理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增强技术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近年来,国内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建筑项目,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并在约定的工期内完成,针对施工提出了更多及更高的要求。在该背景下,无疑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原料不符合规定或工作人员操作行为不合规则等,这都会影响施工质量。为了使工程建设质量达到预期,首先要整理归纳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简介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属于一类新兴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大部分的主体结构构件可以在工厂中加工完毕,随后直接运输至现场完成拼装即可,因此该技术能够大幅度缩减工期。通常情况下,主体结构构件可以与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共同作业,工程建设更简便、更高效,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例如,工作人员需要将建筑结构构件从工厂运输至现场,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方式、行车速度以及运输路线,都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从整体视角上,对施工流程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各个工艺环节衔接紧密,始终处于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工程预期标准。

2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要素

2.1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前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预见性,结合工程建设的整体,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并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可顺利完工。在实际施工前期准备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考虑到该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以及有关装配式施工的现有政策,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的情况后,制定有效、可行的装配式施工方案,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的配置最优。与此同时,反复校验施工设计图纸或装配方案,确保配件科学搭配。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就会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方案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失效。因此,施工团队必须要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规划以及施工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确保施工方案的顺利推进。

2.2构件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在工厂加工各个配件或基础构件,构件通过质检后,需要由专业工作人员护送,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直接装配方能完成工程建设。因此,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构件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构件制作、运输、存放、装配的过程中,均需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加强构件的管理力度,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完全通过质量检验后方可正式装配。在构件运输和存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磕碰、自然环境因素等问题,导致其表面出现损坏或变形。例如,有尖角结构的构件,在磕碰中导致尖角受损或尖角歪斜,都会导致该构件失效。此时,施工人员必须放弃该构件重新制作,这不仅会提高工程建设成本,还会延长工程建设时间。在构件制作时,构件的形状、尺寸、结构、制作精细度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检查,一旦构件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偏差值超过规定数值,后续的工程便完全无法推进。

2.3人为因素

在工程管理中,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及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略有不同,要求现场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均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过硬的职业素养。但当前,我国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或部分管理人员初次接触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

3应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对策

3.1严控设计图纸,强调装配式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

装配式构件设计过程中,要求加强对设计图纸的质量检测力度,强调装配式构件的标准化设计与模块化设计。我国现行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多次提到,装配式构件设计必须基于建筑自身功能性特征,采用模块与模块组合的设计方式,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完善标准化构建设计流程。要求构建的模块单元必须符合其结构的独立性特征。在模块组合设计时,各模块结构体系应具备可组合性特征及相同性。若在单元模块中需要加设相对独立的构件系统,则需要确保该构件与建筑整体相对协调。从整体视角而言,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对复杂。在设计装配式构件时。

3.2前期准备工作,设计精细化施工管理流程

在施工前期应由总承包商制定施工现场的管护制度以及管理方案,并基于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认真分析合同以及施工建设标准,标注在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或施工设计图纸中不合理的问题。在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方三方共同开会研讨之后,完善施工设计图纸的方案,并再次调整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标注重点条例后,将制度下发,要求各部门、各层级层层落实。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条例要求,执行施工管理工作,以完善施工现场的多部门协同管控工作。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也应执行施工现场的全程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或安排现场监理小队,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减少施工现场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遇交叉作业,则需由管理人员分析各环节的施工流程,确保工序合理。

3.3强调构件质检,制定构件全过程管理方案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构件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该工程的建设成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大构件的质量管理力度,对构件制定全过程的管理方案,从构件设计、加工、制作、运输、现场存放管理以及正式装配这六大层面入手,确保构件全过程均处于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确保所有构件的指标、参数、性能完全符合该工程建设图纸的要求,方能真正意义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损耗。在 建 筑 整 体 设 计 时, 可 以 使 用 建 筑 信 息 模 型(BIM) 技 术, 完 善 建 筑 整 体 结 构 及 各 环 节 的 设 计 工 作, 并 通 过 BIM 技 术 的 三 维图形或模型展示,判断该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基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的建设信息,绘制各个构件的生产图纸,随后送至专业的加工车间。构件设计时,必须要确定构件的外轮廓、基础构造、配筋或预留埋设等数据的精确性,并在图纸中明确标注出各个点位,确保制作出的构件符合工程建设标准。

3.4引入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由多个部门共同作业完成,各环节、工序均有对应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统筹管理力度,确保所有人员均在统一的安排下,可合作顺利完成该工程项目,为加强各环节工作质量以及现场的协调管理力度,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在企业内部组建内网,要求各部门人员能够在管理平台中实时共享信息,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做到对施工现场的 24h 不间断监控,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存在极高的优势,但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详细分析可能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各项因素,并针对此类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进一步提高现场的管理力度,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世杰 .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20):235-237.

[2] 马博 . 探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J]. 有色金属设计 ,2022(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