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结合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林草结合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班昭

伊金霍洛旗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摘要:沙漠化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林草结合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沙漠化综合治理。林草结合不仅能够恢复水土保持功能,还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关键词:林草结合;沙漠化;综合治理;应用

1沙漠化概述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地区内由于人为活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土壤退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根据《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的报告得出,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亿多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土地沙化的影响尤其明显。新疆是中国荒漠化、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又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沙漠化以每年400km2的速度扩展,占新疆土地总面积4.27%,且有加剧之势。目前,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已被综合列入干旱地区的缓变型,是一种缓慢的地质灾害,它将对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沙漠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沙漠化治理中,利用无人机信息采集技术在沙漠地区探测,采集图像,通过微机处理图像,针对不同地貌、风向、风速、沙丘大小、沙丘坡度、植被情况、面积大小等环境特征综合评测,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沙漠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治理方案。利用固沙装备,将稻草、麦秸等植物茎秆在沙漠表面铺设成不同形式的草沙障,增大了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减风力,阻止流沙移动,截流雨水,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固沙作用,促进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稳定沙地的转化。在机械固沙的同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治沙,在草沙障内种植该地区适宜生长的沙生植物,不断巩固治理效果,最终实现生态恢复。机械化治沙使规模化、产业化治沙成为可能。过去传统的治沙方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从宏观角度来看,传统治沙技术的优势在于局部控制和干预,如风沙源治理、沙漠绿洲边缘治理等,采取的手段主要依靠人工治理,很难在宏观层面制定较为准确的治沙规划。随着沙区劳动力稀缺,人工治理的方式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机械化治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固沙装备的出现解放了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将传统治沙的局限性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机械化治沙有助于在大尺度空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治沙规划,使规模化的治沙作业更高效、更科学,相比传统治沙技术,机械化治沙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区域治理与劳动,极大地降低了治沙成本,对于提高群众治沙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3林草结合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3.1打造完善的防风固沙体系

在制定防沙治沙措施时,要打造健全的防风固沙系统,还要重视种植树木和造林。在具体操作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保证防治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在黄河流域,要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程,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黄河两岸的土地得到有效固定,还能避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总之,在构建防风固沙体系时,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思路,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打造健全的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土地沙化的现象,还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3.2合理选择树种和草种

林草结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植被恢复,达到综合治理沙漠化的目的。然而,由于沙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合理选择树种和草种是十分关键的。对于树种而言,树种的选择应以耐旱、耐寒、耐盐碱、抗风蚀等特性为主要考虑因素。例如:沙柳、沙杨、柠条、胡杨等树种都是适合在沙漠化地区种植的树种,其对干旱、高温、风沙、盐碱等恶劣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树种的生长速度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易于扦插繁殖的树种更适合在沙漠化地区种植,可以快速形成防风固沙林带,达到治理沙漠化的效果。对于草种而言,草地生态系统是沙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草种更适合在沙漠化地区种植,可以快速形成稳定的草地植被,有效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梭梭草、碱草、羊草等草种都是沙漠化地区比较适合种植的草种,它们的根系深厚,耐旱抗寒,可以长期保持草地的绿色,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此外,种植人员需要合理规划植被布局,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因素,合理布置树林和草地,形成生态系统,达到更好的综合治理效果。在植树造林和草地建设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还需要注意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加强维护保护,确保植被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实现沙漠化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3.3合理利用水资源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有着密切联系,土地沙漠化地区平均每年降水量较少,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日渐下降,沙土过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可以以源头为出发点,具体围绕节水灌溉、汲水和输水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是节水灌溉。一般可以采用喷灌、微灌、小畦灌等灌溉形式,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汲水。汲水主要分为地下汲水和坎儿井2种方式。在原有地下水资源开发地区,可以及时建设地下水井。与地下水井相比,坎儿井是持续供应汲水工程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损耗较小,尤其是山前倾斜位置,无需借助动力设备将水导入地面表层。最后是输水。实际数据调查显示,对于土地沙漠化地区,通常借助管道运输的形式完成水资源供应,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蒸发和流失,远高于传统农田供应水资源运输效率。与此同时,国家正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针对土地沙漠化过于严重的地区,加强当地农牧业生产,并采取针对性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农牧业生产量,还能从实际引导牧民科学使用水资源,进一步控制土地沙漠化。

3.4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整治

无论是过度地砍伐开放,还是过度地放牧、养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地沙漠化。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出现了乱砍滥伐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土地的条件、结构以及质量,还会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林业防沙治沙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整治,进而借助法律法规,科学制定惩罚措施,约束和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积极宣传,强化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重视土地沙漠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使得林业防沙治沙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其在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保持等防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有利的影响。林业的防治工作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而这种质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从征服自然逐渐转变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应积极落实治理措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使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融入我国的发展体系。因此,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时,应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上,调整土地沙漠化的空间格局,改善林业产业结构。

4结束语

总之,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林草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延缓沙漠化进程,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草结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应高度重视林草结合工程,积极推进沙漠化综合治理,让沙漠变成绿洲,为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雪莹,杨光,秦富仓,等.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5):144-150,157.

[2]陈长委,伍永秋,谭利华,等.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沙漠化土地变化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9,42(4):88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