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异位发生原因与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PICC异位发生原因与预防策略

许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41

摘要: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其异位放置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项研究旨在探讨PICC异位的发生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背景知识表明,异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解剖结构、操作技术和患者特点。因此,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异位发生的风险,提高PICC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PICC;异位;预防

1.PICC异位发生原因

1.1 解剖结构与位置

PICC异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人体的解剖结构和位置有关。中心静脉通常分布在颈部、锁骨下或股骨区域,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变异。例如,一些患者可能有异常的血管结构或狭窄的血管通道,这可能增加了PICC异位的风险。此外,肥胖患者可能存在较多的皮下脂肪层,使得PICC导管更容易偏离预期位置。

1.2 操作技术

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和操作技术也是影响PICC异位发生的关键因素。不熟练或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可能在PICC插入过程中犯错误,导致导管偏离目标位置。此外,插管的力度和角度、导管的选择以及穿刺点的准备都可能对异位发生产生影响。

1.3 患者因素

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病史也可能影响PICC的异位发生。某些疾病状态,如癌症或血栓形成,可能导致静脉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导管偏离的可能性。此外,患者的体型和体表解剖结构也可能使PICC的插入更加复杂。

2.PICC异位的危害和风险

2.1血栓形成

PICC异位放置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导管内或周围的血管中。导管内的血栓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为它们可以脱落并导致肺动脉栓塞或其他血栓相关事件。此外,血栓还可能导致导管堵塞,影响药物输注和液体输注的效果。

2.2感染

PICC异位发生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当导管插入不当或导管周围卫生措施不当时,细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这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3导管损伤

PICC异位放置还可能导致导管损伤,这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管损伤可以发生在插入过程中,也可以在导管使用期间出现。插入时,如果导管被穿透或弯曲,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出血和血肿形成。在导管使用期间,导管的移位、扭曲或断裂可能会干扰液体输注或药物输注,甚至导致导管的提前拔出。

2.4不适和疼痛

患者在PICC异位发生后可能会经历不适和疼痛。异位的导管位置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导管可能会与肌肉、神经或骨骼结构相互干扰,引发不适感或疼痛。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担心、焦虑和不满。

3.PICC异位的预防策略

3.1临床评估和选择

3.1.1 患者的临床状况

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PICC时,医疗团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合并症、全身健康状况和预期的治疗需求。为了预防PICC异位发生,医疗团队必须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特点。检查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预期的治疗需求以及合并症的存在。这个过程需要仔细的临床判断,以确保PICC的安全插入和使用。

3.1.2 适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是指适合PICC插入的情况,而禁忌症是指插入PICC可能存在危险或不适用的情况。适应症通常包括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的患者,如长期化疗、抗生素治疗或营养支持的患者。医疗团队在决定是否插入PICC时,必须仔细考虑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准则,以明确哪些患者适合PICC插入,哪些患者应考虑其他静脉通路选项。

3.2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规范

3.2.1 操作者的培训和认证

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合格认证的医护人员才能进行PICC插入。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教育、实际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认证确保操作者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安全插入PICC。为了预防PICC异位发生,医疗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PICC培训课程,并确保所有操作者经过认证。培训课程应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操作的模拟和临床实践,以确保操作者熟练掌握PICC插入技巧。

3.2.2 穿刺点的选择和准备

不正确的穿刺点选择可能导致导管的偏离目标位置,增加异位发生的风险。正确的穿刺点选择应基于患者的解剖结构、治疗需求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穿刺点的准备包括清洁和消毒皮肤,以降低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以了解如何正确选择穿刺点并准备皮肤。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皮肤准备,包括彻底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导管插入时的无菌环境。

3.3导管护理和监测

3.3.1 导管的固定和维护

不适当的导管固定可能导致导管的移位或脱落,增加导致异位的风险。定期的导管维护可以确保导管通畅,并及时发现任何问题。此外,尤其是长期插管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导管,以降低导管内细菌定植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导管没有松动或移位。导管周围的皮肤应定期检查,以检测任何潜在的感染或损伤迹象。

3.3.2 感染预防措施

导管与外界环境接触,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这包括在插管前和插管后进行适当的手卫生、选择无菌技巧、定期更换导管连接件和避免导管暴露在患者外的环境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和使用无菌技巧。导管连接件应按照制造商的建议定期更换,以减少细菌定植的机会。

3.4患者教育和参与

3.4.1 患者的自我监测和报告

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监测导管周围的皮肤状况,以及有无异常的疼痛、肿胀、发红或渗液。此外,患者应明白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寒战、恶心等。如果患者发现任何异常症状或迹象,他们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应在插管前向患者提供充分的教育,包括如何自我监测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患者应了解PICC的使用目的和风险,并知道在发生问题时应该联系医疗团队。

3.4.2 异位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异位可能导致感染、血栓形成或导管损伤等严重问题。医护人员应教育患者如何识别异位的迹象,例如导管位置不适、持续性不适或疼痛。一旦患者怀疑有异位的可能,他们应立即与医疗团队联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在PICC插入后向患者提供关于异位迹象的信息,并强调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患者应知道如何联系医疗团队,并了解异位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PICC异位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包括血栓形成、感染、导管损伤和不适。然而,通过采取综合的预防策略,可以降低这些风险。这些策略包括临床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患者、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规范、导管护理和监测、以及患者教育和参与。通过正确执行这些措施,可以提高PICC的使用安全性和效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同时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在PICC的管理中,综合考虑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的技能和标准操作规程是关键,以实现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插入和维护。

参考文献:

[1]胡艳玲,唐孟言,李小文,等.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35(22):105-108.

[2]沈婷,余婷,聂玲,等.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8):2273-2281.

[3]张秋阳,刘慧宇,庄佳铭.PICC尖端定位方法及异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9):4136-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