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胃癌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袁才奇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普外科  广西南宁 530012

(一)胃癌的常见症状

(1)上腹部不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轻度疼痛或胀满不适感,这是早期胃癌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如心窝部隐痛,且无明显规律。另外,疼痛时还可能伴有反酸、上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

(2)食欲减退:在饥饿状态下进食,吃了几口东西后,食欲就消失了,眼前的食物变得没有吸引力,这也是胃癌较为常见的表现。明显的厌食,或食后有饱胀嗳气、厌恶肉食感。若病情继续发展,患者还多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减退的症状,影响进食,进而出现消瘦、体重减轻、乏力等情况。

(3)呕吐:胃癌早期可能仅出现食后饱胀及轻度恶心感,但随后可能会由于肿瘤引起梗阻,导致症状加重,如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则会造成幽门梗阻,出现呕吐的症状,如果出现这一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4)消化不良:胃灼热、消化不良、伴有泛酸和其他常见胃肠道症状,时好时坏,或者进行性加重疾病,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征兆。

(5)呕血黑便:胃癌早期时也会出现胃内小量出血的症状,此时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但如果出血量多,就会出现呕血和便血黑粪的症状。形成溃疡的早期,胃癌出现急症出血的很多,而且多有与胃溃疡相似的症状。胃癌早期就有出血的症状,比如呕吐物中混有咖啡色或暗红色的血液,大便也是呈褐红色或黑色。便血除了是胃癌,也可能是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但不管何种疾病,带血就是不正常的现象,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6)全身症状:晚期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进行性贫血、低热、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并伴有压疼,锁骨、颈部淋巴结肿大、腹水及恶病质表现。

(二)胃癌的发生原因

(1)感染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尤其是儿童期感染此病菌更易患病。与此同时,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早期胃癌的发生。

(2)饮食与环境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常见原因,如大量饮酒,吸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过多摄入食盐等。与此同时,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缺乏,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硒、纤维素缺乏。生活环境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导致的环境异常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参与早期胃癌的发生。

(3)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者,一级亲属早期胃癌发病率升高2~3倍,尤其浸润型胃癌的家族发病倾向更显著。胃癌患者直系亲属其胃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约4倍。

(4)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与早期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如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良性溃疡、巨大肥厚性胃炎及恶性贫血等疾病,未予以及时有效控制时,发生胃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三)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有赖于一系列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CT和MR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肿瘤标志物,体格检查等。其中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中极为常用,通常胃镜检查全程约需10分钟,如做活检可能需20~30分钟。胃镜在体内经过的“路径”依次是经食道达胃的贲门、胃底、胃体腔、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部,到达最远端后医生会退镜逐段观察上述部位是否存在病变。CT 是评估胃癌进展程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 CT 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肿瘤在胃部占据的范围,肿瘤侵入胃壁的深度,肿瘤是否已穿破胃壁并长入胃周围的其他器官。胃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例如肝转移、腹膜转移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用于胃癌的筛查和诊断,但与胃镜相比,它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不及胃镜,并且无法获得组织学活检样本,故临床上多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对于胃上部癌或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协助判断有无食道受累。恶性肿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逐渐兴起。对于已确诊为胃癌的患者,PET-CT 对其病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主要用于筛查全身有无转移灶。

(四)胃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与非根治性手术两类,其中根治性手术其中标准手术以根治为目的,要求必须切除 2/3 以上的胃,并且进行 D2 淋巴结清扫。改良手术主要针对分期较早的肿瘤,要求切除部分胃或全胃,同时进行 D1 或 D1+淋巴结清扫。扩大手术包括联合脏器切除、D2 以上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手术。胃癌根治术是目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重要方法,切在胃癌的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只要病人条件允许并无明显远处转移,均应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争取根治切除,即使不能达到根治目的,也能使肿瘤组织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以后非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进行综合治疗。非根治性手术中姑息手术主要针对出现肿瘤并发症的患者,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姑息性切除、胃空肠吻合短路手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减瘤手术主要针对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或者腹膜转移等非治愈因素,也没有出现肿瘤并发症所进行的胃切除,目前不推荐开展。

(2)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用于中等分化或高分化黏膜内腺癌的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有助于术后病理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任何大小的分化型黏膜内癌,且无溃疡形成者。也可用于分化型黏膜内癌如伴溃疡形成的治疗,则病变直径应<3cm,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无溃疡形成,则病变直径<2cm,直径<3cm的无溃疡形成及无血管(淋巴管)浸润的分化型黏膜下微小癌。

(3)化疗:胃癌的化疗用于根治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延长生存期。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能会为患者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如SOX方案、xelox方案、folfox方案、替吉奥等),一般每2~3周来一次医院,先抽血评估有无出现严重毒性反应,若无严重不良反应,就可以开始进行化疗,静脉化疗一般在1~2天内就可以完成,如果反应不严重,便可出院,有时可能需要带上口服的化疗药回家服用。术后的化疗一般持续半年至一年。化疗期间、以及化疗结束后,都应该定期回医院复查、做胃镜、或者CT,以防肿瘤死灰复燃。晚期患者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