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 1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宁小清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钦州  535000

一、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可分为近端DVT和远端DVT。

二、引起静脉血栓的病因包括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等。

1、静脉壁损伤:静脉内壁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表面由含蛋白聚糖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所覆盖。完整的内膜,是防止纤维蛋白沉积的必要条件。在静脉入口和汇合处,管壁的结构最为薄弱,淤血可使静脉管腔扩大,薄弱的内膜上发生极为微小的裂伤,从而使血小板黏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

2、静脉血流缓慢:因手术或重病卧床、心力衰竭、腹压增高、下肢静脉曲张或因其他原因长时间静坐均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流缓慢时组织缺氧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局部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出血清素和组胺,使内皮细胞收缩及其下方的基底膜裸露,使血流中的血小板黏附其上,引起凝血物质的释放和激活。

3、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改变,如血小板黏附性增高,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因子增多和抗纤维蛋白溶酶,尤其是α₂-球蛋白和α₁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增高等,有助于静脉血栓形成。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发红、肿胀等症状。

1、局部疼痛

静脉血栓栓塞症通常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等物质因血管内皮损伤而发生异常凝集,导致血栓形成的一种疾病,可能与手术、创伤、肿瘤等因素有关。会使血液在静脉内形成血栓,从而影响血液的回流,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

2、发红

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症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使血液在局部淤积,从而导致皮肤发红的情况。

3、肿胀

静脉血栓栓塞症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在组织间隙中堆积,从而出现肿胀的情况。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水疱、皮肤青紫等现象。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华法林、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一般需要借助各类风险评估量表,根据机体血流情况、凝血情况、静脉内膜情况进行评估,任一项出现异常情况均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评估结果对预防、治疗因静脉血栓而引起的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1、血流情况: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等所致机体活动较少,会减弱静脉回流肌肉的回弹作用,静脉血流速度变慢,长此以往可影响静脉回流,甚至累及心脏、静脉瓣等部位,则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适当参与体育锻炼,遵医嘱使用辛伐他汀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回流。反之,发生风险较低,但也需加以警惕;

2、凝血情况:可能与骨折、手术、脱水、白血病等因素有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建议完善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遵医嘱及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射用尿激酶等药物,尽量改善血液凝固性增高的情况;

3、静脉内膜情况:一般静脉内膜损伤及静脉瓣萎缩、退化等情况下,可引起瓣膜下方血小板黏附,进而形成血栓,因此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较高。考虑与输液刺伤、高血压等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原发疾病,如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以调控机体血压、血糖等的水平,延缓血栓形成速率。

五、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末梢循环情况,比如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疼痛、肿胀、麻木、有无动脉搏动、感觉异常、静脉充盈等情况。
2、要定期测量并记录好患者的肢体周径。
3、要特别重视患者的主诉,比如如果患者主诉胸闷、呼吸困难,应该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这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发生肺栓塞。
4、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对于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患者,要严格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比如说要对患者的全身皮肤、口腔、鼻腔、伤口、血尿、黑便等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这样对患者才是安全的。

六、预防:

(一)基础预防的措施: 健康教育、保护静脉、保护静脉、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物理预防:遵医嘱使用,但需评估有无物理预防禁忌症。

1. 梯度压力弹力袜(GCS)

2.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每天两次,每次 30~60 分钟)

3. 足底静脉泵(VFP)(每天两次,每次 30~60 分钟)

物理预防禁忌症:

1. 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 下肢 DVT、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3.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

4. 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等)

5. 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

6. 其他缺血性血管病

7. 下肢严重畸形等

药物预防:评估达到高危分值或极报医生,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使用前评估有无抗凝药物禁忌症。包括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