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刻

黄映雨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妇幼保健院

脑梗死临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颈椎病等。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脑梗死病情发生迅速,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意识模糊、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严重的症状。因此,脑梗死发生后,必须尽快对患者进行抢救,才能获得比较好的预后。我们常常听说脑梗死有个救援的“黄金时间”。那么,什么是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刻,身边人发生了脑梗死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到他们?导致脑梗死的原因有哪些?脑梗死的症状是怎样的?脑梗死是怎么治疗的?下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让你深入了解脑梗死,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做好预防。 

1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刻

1.1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间

脑梗死“黄金救援”时刻指的是患者出现病情后4.5小时内。“黄金救援”主要做的是开通血管和降颅压治疗。开通血管治疗指的是溶栓治疗和介入取栓治疗,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容易发生血栓脱落,堵塞远端血管,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等,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以免引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脑梗后出现了高颅压、脑疝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的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的生命。之所以称4.5小时内是“黄金救援”时间,是因为在这个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还未出现大面积缺血、缺氧等导致脑细胞严重损伤的情况,治疗预后较好。过了“黄金救援”时间后进行溶栓治疗,因为患者的脑细胞损伤不可逆转,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预后效果往往较差。

1.2脑梗死“黄金救援”时间后的救援

患者如果没有在4.5小时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应尽量在6小时内进行药物溶栓,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差,对药物溶栓不耐受的患者,需要尽快采取别的治疗方式。患者发病超过六小时,药物溶栓已经无法取得较好的疗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机械取栓的治疗办法。通常机械取栓的时间在患者发病后7-10小时。发病超过10小时,患者已经超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这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抢救工作,并及时给与药物或是康复方面的治疗。

1.3溶栓后的治疗

对梗死患者,除了需要在“黄金救援”时刻,及时给予溶栓或是取栓治疗外,还必须给予吸氧、降压等治疗,保持患者的血压、血糖稳定。对一些出现了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需要配合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2脑梗死的成因

脑梗死的成因较多,大部分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或是脑部疾病,如组织坏死、脑血管狭窄等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2.1脑部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主要跟以下几点有关:第一是患者的血液成分不足,常见的高粘血症、脱水、贫血等都会导致患者血液成分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第二是血管堵塞或是狭隘,部分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会导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狭隘。另外心源性的栓子,肿瘤或是脂肪等栓子脱落会堵塞血管,导致大脑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第三是压力不足,部分心脏病的患者,心脏泵血的功能下降,血压较低,无法将充足的血液送到大脑,导致脑供血不足。第四,部分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不良的姿势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可能会给椎动脉造成压迫,影响脑部的供血情况。

2.2血管腔狭窄

部分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壁增厚的情况,导致血管腔狭隘,影响了脑部的供血。此外,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导致血管腔狭隘,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或是引起血管发生病变,影响了脑部的供血情况,导致发生脑梗死。

2.3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引起的脑梗死通常称为心源性脑梗塞。发生心源性脑梗塞跟患者的心脏疾病有很大的关系,常见的有心脏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有这些心脏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脏附壁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着动脉进入到脑部动脉血管,影响大脑的循环,导致大脑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等损害。

2.4小动脉闭塞脑梗死

小动脉指的是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支动脉。部分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会导致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硬化性病变或是纤维素样坏死等,导致管腔狭窄,当小动脉有血栓形成或是出现了微栓子脱落,就会导致小动脉闭塞,引发脑梗死。

2.5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脑梗死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既有生理性的因素,也有病理性的因素,生理性因素主要跟患者的年龄、饮食以及身体状况有关。病理性因素主要跟患者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是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关。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动脉壁产生侧压力,不仅导致血脂更容易进入到血管壁,还会使动脉内膜过度伸展,导致动脉内膜损伤或是出现弹性纤维破裂等症状。最终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出现闭塞,引发脑梗死。

2.6血管炎

血管炎是发生在血管壁的一种炎性疾病,跟患者自身的免疫因素有关。血管炎的炎症因子会持续攻击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变得狭隘或是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影响脑部的供血,导致脑梗死。

2.7血液方面的疾病

有血液方面疾病的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使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给血液循环带来障碍,引发脑梗死。

2.8肿瘤或是脑组织损伤

如果患者存在颅内肿瘤,肿瘤长大后会压迫脑内的血管和神经,影响脑部血管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引发脑梗死。而脑组织损伤则会导致脑内神经或是血管出现坏死,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引发脑梗死。

3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注意事项

3.1溶栓治疗 

在脑梗死的急性期,通常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组织代谢情况,避免梗死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的状态,缩小梗死灶的范围,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器质性病变。溶栓的最佳时间在发病后4.5小时内,就是临床所说的脑梗死的“黄金救援”时间。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溶栓,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死亡率也能得到显著的降低。使用药物溶栓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压、血糖等方面的检查,同时用CT检查患者大脑的出血情况,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

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通常在发病六小时内使用,给药前和给药期间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此外还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用药期间和用药24小时内,需要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3.2抗凝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抗凝对早期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抗凝治疗不能替代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主要适用不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是对改善不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的残疾率和病死率没有太多的效果。

3.3手术治疗

当脑梗死患者有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第一,脑梗面积较大,患者伴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出现了脑疝等严重症状。第二,患者存在严重的动脉狭窄,大血管病变达到了75%。第三,患者有严重的血管闭塞。

3.4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对瘫痪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开展康复锻炼。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预后效果。

4脑梗死的预后注意事项

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通常会出院在家康复,这时需要注意做好预后,才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4.1定时服药和复诊,患者必须遵医嘱,定时服药,在约定的时间内到医院复诊。医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治疗的方案。

4.2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及家属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当康复效果不乐观时,不要沮丧,也不要自暴自弃,只有坚持康复锻炼,才能使身体尽快恢复。

4.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要熬夜,饮食以清淡为主,多摄入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盐、糖和油脂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