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生存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3

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生存状况分析

罗羽婷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201999

摘  要

在当今的艺术经济时代背景下,艺术产业已然不再是过去的小众型的“奢侈品”产业,而是作为可以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精神消费品,艺术产业链通过流水线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方式实现了自身的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分析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生存状况,来阐述画廊对艺术产业链发展的作用,探讨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使我国当代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当代;艺术;产业链;画廊

引  言

在当今艺术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艺术产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通过大规模生产线标准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和艺术产业有关的一定联系性,并对具有逻辑关系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进行布局,同时艺术产业链在经济领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当代艺术产业链为视角,通过分析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生存状况,来阐述画廊对艺术产业链发展的作用,探讨出一系列适合现今画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了解艺术产业链与画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发展艺术产业。

一、当代艺术产业链中的画廊

(一)当代艺术产业链的概念

当代艺术产业链的相关概念,分开两者来说,一者是当代艺术,二者是艺术产业链。当代艺术是以人类共同守望的普世价值作为精神指向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产业链是指艺术产业相关部门之间的相关技术经济的联系,并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布局和逻辑关系客观地形成了一种链式关系。

(二)当代艺术产业链与画廊

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那些艺术经验丰富的当代艺术家们,他们对画廊的期望或许是现代同一时期的年轻艺术家们无法想象的。艺术家向京谈到:“画廊业对于一级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水平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也特别需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发展。”仔细计算下来,中国的画廊行业从90年代初始阶段,就基本真正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期,这应该是和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一起开始和运作的,在这样的艺术历史背景下开办起来的中国画廊,它们的命运与那些艺术家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同经历了金融危机风暴,又一起同在废墟里重建。在这短短的十年间,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发生、发展、联合,并且不断扩大。

(三)画廊是否对当代艺术产业链有影响

画廊业已经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层级的市场和动态的次序,在这一区隔的基础上,不同级别的画廊也在当代艺术产业链中对应地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具体操作上,分别是策略风格化以及运营策略化。一方面,策略风格化是指一个画廊首先要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比如是有历史文化的,亦或是属于高端商业的,这些都会对在艺术产业链的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画廊的运营会直接反映和导致当代艺术产业链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则是运营策略化,这就要看画廊是否有在人脉方面的积累转换成画廊的准资金和运作资本的能力,同时加强画廊之间的协作,在协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进行资源互补、节约成本和优化艺术产业。

二、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画廊生存情况分析

(一)画廊在当代艺术产业链下的位置

在近几年看来,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逐渐成为了大众所谈论与关注的话题。各大拍卖行的拍卖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招生以及大街小巷的墙上也张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考前辅导班和艺术工作室的出租………,这些都对我国的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艺术链的带动下,我国画廊也也逐渐开始成长起来,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总能有画廊影子的存在。实则在我国,其只是一个很年轻的艺术行业。直到90年代末,中国才出现了比较像样的现代画廊,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画廊的影响力仍然没有波及开来,一方面是当时的国家同行所应该具有的资本,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如何来经验与打理画廊。

(二)现代画廊的经营以及生存情况

正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那样,在其中的画廊也越来越国际化,特别是在画廊经营运作方面也日渐正规,这不仅体现在他们拥有一群庞大的客户群体,而且他们还能够引导客户的艺术选择的口味, 利用自己独特的经营手段,让他们逐渐接近自己的商业目标。其中上海,作为画廊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代表,分别是东海堂画廊、巴比松画廊以及香格纳画廊。三者各具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使自己的定位在一定的高度,他们不但定位了艺术行业的艺术高度,而且他们还一直激励着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们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为我国的艺术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画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画廊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

这些年,艺术品拍卖在我国快速发展,很多的拍卖会直接忽略了画廊直接进行与卖家进行谈价,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画廊带来了重创。作为拍卖行业,他们一般有很大能力,不但可以收购以及兼并弱小行业,而且在宣传方面,也不惜重金,大力推广和宣传。换一个方面来阐述,就我国目前来说,部分画廊的实力还不能匹敌和制衡那些拍卖行业,这给承担着那些责任和宣传的画家们带来更多挑战。

2.画廊制度不完善、不规范

画廊的饭碗有时候很容易被抢。例如,有画家认为其他画家很喜欢画廊里的艺术,然后就和另一个画家交谈。这样就很大可能浪费了之前业主所花费的一切精力、财力与时力,从而导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不合与争斗,这样肯定不利于画廊业的发展。因此,私下交易这一“不当行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给业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因此使业主流失一部分人脉与客户,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画廊,如果存在此种行为,那么对它们产生的压力将是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生存的几率。当然这是不适合我国的画廊业的整体发展。当他们名气大大增强之后,很有可能会中断与画廊之间的签约。所以由此来看,目前我国画廊还正处于不完善的初期阶段,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才能向前前行。

3.与国外画廊的竞争比较激烈

近几年,我国画廊的有限资源逐渐被“外来物种”开始掠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画廊很难继续走下去。在国外,画廊与画家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虽然在某方面来说有利于画廊的良性发展,但是画家需要购买自己的作品,这就对画家自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样会导致画廊失去自己的一部分合作伙伴。所以,从国内外画廊对比来看,无论是在经营模式与策略上还是实力上,我们与他们都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借鉴他们的经营模式与时段,这何尝不是一种营销策略。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完善画廊的经营模式

对于完善画廊的经营模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原有的经营模式上加上一些属于每个画廊自身的个性色彩,这可以根据画廊主的喜好或艺术欣赏的标准来进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可能在风格上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第二,把画廊在经营具体操作上的利益平衡考虑清楚和全面,它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家,他们处于上游位置,另一方面是经营者,处于中游位置,而最后一方面就是处于下游的客户,这三个方面,都是讲求利益的,所以需要一个简单的理念,就是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利益是经营者生存的基础,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所在,当然,艺术家将会从中受益,不然经营者就会失去他们的艺术品货源,而收藏家更是需要从中受益,因为只有收藏家受益了,才会更好地支持经营者,这些都是需要在画廊经营过程中所要考虑到的因素。

(二) 打造创新型艺术产品

创新型艺术产品的创造是艺术产业链的延伸,充分挖掘艺术产品的价值,也是艺术企业扩大资金回报的较好途径。通过多种产业和高新技术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艺术产业链的增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行:首先,在原有艺术产品创意载体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驱动消费者偏好两创意设计嫁接到相关行业会,从而深一层次地挖掘各种创意载体形式更加精致、优质的艺术产品。其次,在艺术产品衍生品的相关创作上,通过技术变革,使艺术产业可以实现内部生产和生产的自我更新,提高艺术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艺术产业的整体升级换代,促使艺术产业能够创造出更先进的艺术和技术产品。最后,随着艺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日渐融合,综合处理或比较综合相关的衍生产品,我们可以生产更多的艺术产品,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供各种交流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为艺术产品,这引领了一种新的艺术消费需求,培育出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为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三) 利用营销手段进行推广

对于从营销手段进行推广这个策略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作为画廊业主,应对我国的经济发发展趋势与新时代的形势政策有足够的了解与掌握,明辨将来的发展可能性,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正确指定合理的运营模式。画廊合作的优势是资源的互补、互惠互利、降低成本和优化市场。如日本东京的艺术俱乐部运作模式。他们的优点在于紧密和那些东京艺术商人协会进行协作。

第二,画廊业应该对分层管理模块进行严谨把控。画廊业应主动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动态秩序。在细致分工的基础上,不同阶层的画廊将在当前和未来起到相应的作用。画廊一般采用画廊馆长的制度,这为展览的学术性质提供了保证。他们依靠高质量的策划和执行能力、魅力和整合周边资源能力,他们在行业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

最后,画廊业应该加强与其他交易平台的密切合作,特别是一些新兴交易平台, 这样才能实现各交易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其他有利于此行业发展的优质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廊在网络经营模式的主导下,这已经成为整个艺术市场的一部分,这也是将来画廊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以后的新一轮的变革中,画廊业将会脱胎换骨,成为艺术市场中的领头军,为我国艺术市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画廊业与当代艺术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共存,共同发展。无论是作为一名画廊从业者,还是一名艺术从业者,都要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潮流,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名艺术“商人”,也应该懂得经营模式,这才是生存之道,只有掌控好了各种营销策略,才能使艺术光芒展现的更加耀眼。这样,当代艺术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促进艺术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提高艺术产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实现艺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章利国,《走向艺术市场理论与应用》[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 年

[2]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编,《艺术市场与艺术品投资》[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年

[3]方全林主编,《走向市场的艺术一当代艺术市场新探》[M],学林出版社,1997 年 

[4]  方全林主编,《迎接新世纪的中国艺术市场[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年

[5]  方全林主编,《艺术市场与艺术博览会》[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6]《visual arts in the 20th century》(lucie-smith,Edward 1996 London)

[7]《Management and the Arts,Fourth Edition》(William Byrnes 2005,Focal Press)

[8]《Arts Management》(Chong,Derrick 2008 Routledge)

作者简介:罗羽婷(1995-),女,汉族,上海,本科,专业:工商管理(艺术金融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