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羊肠毒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王明旺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人民政府,内蒙乌四子王旗011800

摘要: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快,神经性抽搐,全身麻痹,病程短,高致死性。该病常见于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差的小型养殖场。本文对羊肠毒血症的病原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等展开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羊肠毒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研究,进一步减少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率,降低饲养的经济损失成本。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预防措施;治疗

引言:信息化时代,畜牧业高速发展,养殖场产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的同时,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率日渐提升。羊肠毒血症(软肾病)作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部分养殖场基于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实际上被羊肠毒血症的病原感染后,羊的胃和肠道黏膜均会受到严重损伤,如果没有进行治疗或一定的预防,感染后期会扩散成全身症状,危害较大,死亡率高,希望广大养殖场能够重视。

1病原特征

1.1病原

D型魏氏梭菌,也称产荚膜梭菌D型,该菌种主要在羊肠内繁殖,感染后,适宜的环境会让芽孢转变为繁殖体,代谢期间会产生大量毒素,使羊出现中毒状态。

1.2发病特征

羊肠毒血症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多见春、夏、秋季节。该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染性高,致死性高等特征。发病期的羊和潜伏期的羊是主要传染源。一岁以下的羊较年岁高的羊感染率较高,感染的羊前期会出现兴奋,呼吸困难,身体不受控制,后期症状加重会出现吐白沫,倒地,甚至死亡,存活率极低。

2临床症状

2.1急性

急性临床状态表现为发病前无症状,发病后病程短,几个小时后停止呼吸死亡。感染的羊发病期会表现出严重的腹泻,无法正常走路,粪便呈水状,含有大量未消化好的饲料残渣,且伴有呼吸困难,急促,口吐白沫等症状。病晚期,羊会出现神经抽搐,四肢伸直僵硬,这期间毒素已经到达神经,死亡概率极高。极少部分存活下来的羊在后续生长周期也会有较大的缺陷,恢复时间漫长。

2.2慢性

慢性临床状态表现为发病前有部分明显症状,发病后病程较急性长,随着病情发展,慢慢演变成同急性类似的神经失控症状而死亡。感染的羊在发病前期会出现落单,精神萎靡不振,数小时后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粪便味道臭,呈粥状。随着疾病发展,腹泻加剧,粪便变为水状,含有部分未消化好的饲料残渣。发病期晚期,感染的羊会出现呼吸急促,无法站立行走,四肢抽搐,存活概率很低。

3诊断方法

3.1接种试验

从发病的羊肠道内取管采集,使用生理盐水过滤稀释后进行注射感染实验。接种对象选取体形较小的动物,这里用家兔进行实验。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3mL分离物,10min内死亡说明毒素浓度较高。0.5h到1h仅静卧或有轻度昏迷,1h后有恢复正常状态说明所含毒素浓度较低[1]

3.2解剖诊断

患病的羊死后会更容易腐烂,胃部会出现大量的溃疡和黏膜脱落。羊身腹部会存在很多出血点,心脏有损伤,会比正常的羊器官消耗严重。由于羊肠毒血症与羊猝狙、羊快疫等疾病存在类似的临床症状,所以养殖场员工在诊断记录时应该更加详细地观察分析。

3.3涂片镜检

取病羊肝脏、肾脏、肠道的病料到琼脂板上,使用革兰染色法染色。若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征明显的革兰氏阳性菌时,说明该羊疑似存在感染。

3.4中和试验

取病羊身上的肠内容物溶液与标准产气荚膜杆菌抗毒素进行中和试验。这里的实验对象选取的是小鼠。如该溶液内容物离心,采取清液静脉注入方式,给小鼠注入0.1到0.3mL,之后观察小鼠反应。如小鼠出现迅速死亡,则证明存在毒素。证明毒素存在后,使用B,C,D型产气荚膜杆菌定型血清做相同实验,如果只有和D型能中和同时小鼠存活,则证明是D型感染引起的中毒。

4预防措施

4.1改善饲养环境

首先,需要改善养殖场内的环境状态,注意季节变化导致的温差刺激羊的肠胃状态,避免羊在夏季闷热和冬季湿冷状态下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力下降。其次,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保持养殖场的空气流通,避免过量的甲烷等气体被羊群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疾病。再次,控制好场内饲养的密度,适当的数量会对羊群的日常生存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合理的羊群密度分布养殖,会降低部分因密度不均问题导致的其他疾病发生率。最后,需要对养殖场内的羊产生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定期清理,保持羊群场内活动范围的整洁,减少细菌滋生引起的疾病发病率。

4.2定期全场消毒

在观察到有羊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应及时把发病的羊和其他羊进行隔离,将其他健康的羊移至另一处活动区域,并对养殖场进行全场消毒处理,处理后,仍需要定期对养殖场消毒。观察被隔离的患病羊,判断其处于发病期的哪个阶段,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如紧急治疗失败,病羊已经死亡,养殖场仍需要对死亡的羊做处理。最后应该对病死的羊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工作,如填埋到指定的地点,然后在填埋区域上层喷洒生石灰等处理消毒。对于未患病的羊群活动区域,做到每半个月,定期彻底消毒即可。

4.3接种预防疫苗

羊肠毒血症发病率高的地区,需要对养殖场内羊进行定期接种疫苗,建议设置完整的免疫程序。可以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接种,通常在羊颈部皮下进行注射疫苗。在羊群注射完疫苗后,需要安排专人进行随机抽检,检测完成接种的羊的抗体水平,对免疫力不高的羊再次进行接种注射,提高其免疫力水平。安排专人对养殖场内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免疫认知,对接种羊群的记录更加实时精准,在羊发病后能够更好的诊断是否是羊肠毒血症。

5治疗措施

羊肠毒血症发病前症状不明显,病程短,很难判断是否需要服药,致使其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部分急性发病的羊发病速度快,数小时后大多会直接死亡,治疗时间很短,即使使用强效药也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病前期,可以给羊尝试服用抗毒素血清进行救治。但是对于慢性症状的羊,可以尝试用抗生素或硫磺胺药,结合镇定剂和强心剂使用治疗。调配250mL的0.5%的高锰酸钾,结合按照0.3到0.5g/kg体重调配的磺胺啶钠一起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肌注。疗程一般为一天一次,连用2到3d。如病后期加重,可以将10%的安钠咖10mL加入到500到1000mL的5%的葡萄糖溶液里面,对羊进行静脉注射[2]。采取药物治疗后,仍需要观察羊在发病期的变化,做好记录。

目前对于羊肠毒血症以预防为主,只能通过加强预防对策来控制该病的发病率。慢性症状发病时间较长的,可以在早期使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同时给羊服用硫磺胺脒和鞣酸蛋白,进而止泻和减弱肠黏膜的脱漏和出血。对于严重脱水的羊,需要及时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心悸不齐的羊,需要使用安钠咖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进行强心[3]。除西药外,也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以使用冰片3g,甘草10g,苍术10g,大黄10g,贯众5g,龙胆草5g,雄黄1.5g来调配治疗,药方中前六味药添水熬汤,再加上雄黄服用,服用药汁后可适当加些食用油提升治疗的效果。羊肠毒血症对于羊的肠道黏膜破坏严重,建议可以在饲料内掺杂半个月左右的鱼肝油,以此尽快恢复羊的肠黏膜受损状态。

结论: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由于养殖场内环境较差,饲养不规范,没有良好的预防措施,导致的大规模传染病,多见于小型养殖场。该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养殖场需要控制好饲养密度,提高饲料原料的质量,改善养殖场内的养殖环境。同时也建议养殖场要多和其他优秀的养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员工的免疫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发病的羊及时发现,尽快用药,对症治疗,才能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宗美,李再光.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3,44(12):57-59.

[2]袁慧.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08):44-46.

[3]阿布都拉·木努尔,吾勒加·吐鲁木江,帕提曼·毛拉克.羊肠毒血症的预防与治疗[J].养殖与饲料,2022,21(08):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