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浦向妹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上海,200940

【摘要】目的:探究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46例慢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慢病门诊全程持续照护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配合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配合度(98.63%)高于对照组(89.04%),P<0.05。结论: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慢病患者的配合度。

【关键词】慢病门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门诊慢病管理是指针对需要长期治疗、有持续医疗保障需求的一类疾病,通过门诊形式进行诊疗和管理。门诊慢病管理可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反复,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常规的门诊慢病管理模式,门诊护士根据工作经验和患者的病情特点,提供基础性的病情观察和用药调整等护理管理服务,护理管理工作的个体化和持续性等特点不突出,忽视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满足,导致护理效果不尽理想。建议实施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包括慢性病患者的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门诊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和跟踪,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门诊慢性病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等;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提高其对慢病门诊护理管理的满意度[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46例慢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病患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精神意识模糊、临床资料缺失、脏器功能障碍、依从性差者。随机分组各73例,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37例;年龄平均66.37±4.85岁。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平均67.15±3.37岁。基线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传统的门诊慢病护理服务,护士根据门诊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操作要求,规范落实慢病患者的接待与环境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施以慢病门诊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完善慢病门诊护理规范制度:优化慢病门诊护理流程,包括患者接待、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环节。完善慢病门诊护理常规,包括常见慢性病的护理常规、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护理常规等。加强慢病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规范。加强慢病门诊护理教育与培训,包括对护士和护理助理的培训和考核等方面的规范。(2)成立护理团队:不再是由医生一人看诊,而是以患者为中心,成立以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医疗人员为核心的医护照护团队共同出诊。(3)照护模式: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和医院专科门诊,让患者和医生联动起来,从营养、运动、用药、监测、筛查、评估、建议、治疗等多个方面,对院内院外患者进行干预,真正实现无缝隙全程照护。通过微信等平台的方式,展开用药和饮食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改善患者的知信行,促使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及时更新门诊治疗信息,定期提醒患者前来复查就诊。

1.3观察指标

参照我院自制的护理服务配合度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完全配合,71-89分为部分配合,低于70分为不配合,将部分配合、完全配合计入护理服务配合度。观察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采取百分计,分数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质量评分比对(±s,分)

组别

n

服务态度

护理安全

专科操作

工作标准

制度执行

对照组

73

88.16±2.24

88.27±2.24

88.36±2.25

87.64±1.33

87.41±1.17

观察组

73

93.33±2.14

93.16±2.16

93.24±2.32

95.17±2.15

95.25±2.36

t

8.625

5.424

5.664

10.265

10.346

P

0.005

0.005

0.005

0.001

0.001

2.2护理服务配合度

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配合度(98.63%)高于对照组(89.0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配合度比较(

组别

n

完全配合

部分配合

不配合

配合度

对照组

73

33(45.21)

32(43.84)

8(10.96)

89.04

观察组

73

40(54.79)

32(43.84)

1(1.37)

98.63

χ2

5.802

P

0.016

3讨论

慢病门诊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和自我管理指导,以此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慢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包括情感支持和认知宣教、用药指导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对门诊护士提供的管理服务依赖度更大,也对门诊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而慢病门诊护理模式能够通过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合作,从营养、运动、用药、监测、筛查、评估、建议、治疗等多个方面对院内院外患者进行干预,真正实现无缝隙全程照护。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自护能力,使其在家庭护理期间,采取有效的自我护理措施干预,从心理应激和药物刺激等致病因素的恶性循环状态中脱离出来,提高整体舒适度,控制疾病发展和复发[3]

综上所述,慢病门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慢病患者的配合度。

参考文献

[1]郑婷.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病门诊患者的管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3):2003-2006.

[2]田俊琳.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3,13(10):117-119.

[3]朱海玲.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J].互联网周刊,2022(1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