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矿中铜量的测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铜精矿中铜量的测定

吕春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三队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 试料经盐酸、硝酸分解后,用乙酸铵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1.引言

铜的用途很广,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耐腐蚀、抗张力等特性,容易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用于电子电气工业、机械、建筑、化工、国防及交通运输等工业。目前仍在应用的测定铜的方法有容量法、极谱法、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容量法有碘量法和EDTA容量法两类。EDTA容量法测定铜干扰较多,不具有优越性,在铜矿石分析中很少应用。因此本文采用碘量法测定铜精矿中铜量。

2.实验部分

2.1主要试剂

(1)盐酸(ρ1.19g/mL);硝酸(ρ1.42g/mL);高氯酸(ρ1.67g/mL);冰乙酸(ρ1.05g/mL)。

(2)溴;氟化氢铵;碘化钾;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贮存于聚乙烯瓶中);淀粉溶液(5g/L)。

(3)乙酸铵溶液(300g/L):称取90g乙酸铵,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50mL水和100mL冰乙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300mL,混匀,此溶液pH值为5。

(4)硫氰酸钾溶液(100g/L):称取10g硫氰酸钾于40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溶解后,加入2g碘化钾溶解后,加入2mL淀粉溶液,滴加碘溶液(0.04mol/L)至恰好成蓝色,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5)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0.04mol/L]:称取100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置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碳酸钠溶液(4g/L),移入10L棕色试剂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约10L,加入1mL三氯甲烷,静置两周,使用时过滤,补加1mL三氯甲烷,混匀,静置2h。标定:称取0.080g(精确至0.0001g)处理过的纯铜三份,分别置于500mL三角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盖上表皿,于电热板低温处加热至完全溶解,取下,用水洗表皿和杯壁,加入5mL硫酸(1+1),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取下稍冷,用40mL水吹洗杯壁,加热煮沸,使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温,加入1mL冰乙酸,加入3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摇匀。加入2g~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在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按式(1)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C=

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1为滴定铜溶液时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铜空白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铜的摩尔质量,g/mol,[M(Cu)=63.546];m为纯铜的质量,单位为克,g。

2.2实验部分

    称取试料0.20g(精确至0.0001g)置于500mL三角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0mL盐酸,至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min~5min,取下稍冷,加0.5g氟化氢铵,5mL硝酸,1mL溴水和5mL高氯酸,盖上表皿,混匀,低温加热,待试样完全分解后,取下稍冷,用少量的水洗涤表皿,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冷却。用30mL水吹洗表皿及杯壁,盖上表皿,至于电热板上煮沸,使可溶性盐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温。滴加乙酸铵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并过量3mL~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1mL,混匀。加入2g~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

2.3分析结果的计算:ωCu=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1为测定时滴定试料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测定时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铜的摩尔质量,g/mol;[M(Cu)=63.546],m为试料的质量,g;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

3.结果与讨论

3.1溶样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别称取国家标准物质GBW07166和GBW(E)070194将溶样温度设置为150℃、200℃、250℃、300℃、350℃、400℃按照样品分析流程进行实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查看样品温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溶样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样品编号

150℃的测定值

200℃的测定值

250℃的测定值

300℃的测定值

350℃的测定值

400℃的测定值

标准值/%

GBW07166

24.15

24.30

24.25

24.15

24.00

23.80

24.2

GBW(E)070194

22.40

22.45

22.55

22.40

22.20

22.00

22.5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样品溶解温度在150~300℃,铜元素的测定值均与标准值吻合,而溶样温度在300℃以上铜元素的测定值偏低,所以将溶样温度控制在200~300℃为最佳。

3.2高氯酸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别称取国家标准物质GBW07166和GBW(E)070194加入2.5mL、5mL、7.5mL、10mL高氯酸按照样品分析流程进行实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查看高氯酸的加入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

表2高氯酸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样品编号

高氯酸加入量/mL

标准值/%

2.5

5.0

7.5

10.0

GBW07166

24.00

24.15

24.25

24.30

24.2

GBW(E)070194

22.20

22.30

22.40

22.35

22.5

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加入2.5mL高氯酸时测得铜的含量均偏低,加入高氯酸的量≥5mL时,铜元素的测定值均与标准定值吻合,由于高氯酸用量大造成浪费,所以最终选用高氯酸的加入量为5mL。

3.3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按照实验方法对铜矿石国家标准物质GBW07166和GBW(E)070194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结果见表3。其中,RE表示相对误差,RSD表示相对标准偏差。

表3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结果

样品编号

标准值(%)

测定值(%)

平均值(%)

RE%

RSD%

24.35

24.20

24.30

GBW07166

24.2

24.40

24.30

24.25

24.30

0.41

0.31

24.30

24.40

24.20

22.35

22.55

22.45

GBW(E)070194

22.5

22.40

22.30

22.60

22.45

-0.22

0.45

22.40

22.55

22.45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两个国家标准物质GBW07166和GBW(E)070194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1%~0.45%。

4.结论

实验提出了铜精矿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讨论了溶样温度、高氯酸加入量对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样温度在200~300℃,高氯酸用量为5mL,就可以满足实验要求,进行了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铜渣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YS/T1046.1—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肖文康.碘量法测定难溶铜精矿中铜的含量[J].中国高新科技,2020(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