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实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实用性研究

孟成成

扎兰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摘要目的:探究在白血病诊断中采取血液分析仪检验的实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试验组,急、慢性各有15例)以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人员(参比组)。予以所有受检者血液分析仪检验,比对参比组、试验组检验结果以及试验组急、慢性患者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急、慢性患者CRP、WBC相比参比组更高,PLT、RBC、RBC平均体积、Hb相比参比组更低(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CRP、RBC、Hb(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相比慢性白血病患者WBC、RBC平均体积更低,PLT更高(P<0.05)。结论:临床可采取血液分析仪进行白血病诊断,其可有效鉴别白血病患者、健康人群,并可鉴别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较高,可行推广。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可影响患者机体造血功能,使患者出现发热、贫血或是出血等情况,随病情进展则可加重患者治疗难度,甚至可使患者因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及早发现、确诊与有效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血液分析仪是临床常用的白血病检验仪器,受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于骨髓、造血系统所致,相比血常规检验,采取血液分析仪检验的准确度更高[2]。为更深入探究血液分析仪检验白血病的诊断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为例,进行了如下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试验组,急、慢性各有15例)以及同期30例体检健康人员(参比组)。试验组男、女分别有16例、1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在(44.56±7.62)岁。参比组男、女分别有17例、1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在(44.68±7.73)岁。经比对两组组间资料可见,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可行比较。本次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同意。

纳入标准:试验组患者确诊为白血病;依从性良好;精神正常、认知正常,可正常沟通;临床资料齐全;所有受检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疾病;中途退出等患者。

1.2 方法

予以所有受检者血液分析仪检验,即:晨起抽取受检者2ml空腹肘静脉血防止真空抗凝管内,于2h内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予以相应指标检验。

1.3 观察指标

比对参比组、试验组检验结果以及试验组急、慢性患者检验结果。检验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红细胞(RBC)计数、RBC平均体积、血红蛋白(Hb)。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的分析经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的描述形式分别为n(%)、(±s),比较检验则分别采取χ2t检验,当P<0.05,表明比较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如表1示,试验组急、慢性患者CRP、WBC相比参比组更高,PLT、RBC、RBC平均体积、Hb相比参比组更低(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CRP、RBC、Hb(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相比慢性白血病患者WBC、RBC平均体积更低,PLT更高(P<0.05)。

表1 比对受检者检验结果(±s)

组别

例数

CRP(mg/L)

WBC(×109/L)

PLT(×109/L)

RBC(×1012/L)

RBC平均体积

Hb(g/L)

急性

15

72.44±7.65

89.65±0.69

49.78±11.23

3.57±1.52

59.61±4.39

34.10±6.66

慢性

15

70.35±7.41

102.47±1.25

153.86±28.37

3.44±1.48

63.37±4.64

33.17±9.73

参比组

30

4.65±2.31

7.72±2.25

187.08±25.75

4.50±0.10

85.98±7.39

127.67±21.75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早期以反复发热、感染以及贫血、出血等多样性临床特征为主要变现,临床可经血细胞计数、CRP水平、血红蛋白质等诊断该病,因此经血液分析仪即可诊断白血病[3]。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试验组急、慢性患者CRP、WBC相比参比组更高,PLT、RBC、RBC平均体积、Hb相比参比组更低(P<0.05)。分析原因为,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基因学检查等诊断白血病,血液分析仪操作更为便捷,且无需检验人员具备较高检验水平,适用范围相对更广;且其出具检验结果较快,无需等待太长时间即可获取精准结果,更利于患者尽早开展相应治疗;其还可重复操作,较为适用于结果可疑或是复诊的患者,也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此外,可行多指标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数据。

此外,白血病分急、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进展迅猛,若未行有效治疗,可于数月内死亡;慢性白血病进展缓慢,早期行有效治疗则可显著提升患者疗效。但在白血病诊疗中,受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无显著早期特征以及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等影响,其误诊、漏诊情况较多,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有研究认为,经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等可有效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结果显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CRP、RBC、Hb(

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相比慢性白血病患者WBC、RBC平均体积更低,PLT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临床可采取血液分析仪进行白血病诊断,其可有效鉴别白血病患者、健康人群,并可鉴别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较高,可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代文芳.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实用性与临床价值[J].智慧健康,2022,8(33):161-164.

[2]刘秀娜,于海涛.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9):55-59.

[3]王朝春.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应用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2):68-70.

作者简介:孟成成(1987-),女,汉,黑龙江省讷河市,主管检验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