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分析

韩莹   刘鲁帅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济南市济阳区新市镇卫生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呼吸内科的疾病大部分是由感染引起,因此,临床治疗中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非常高。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抗生素的品种也在增加,但是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还易引发医院感染。故需要对临床用药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分析

引言

随着近些年我国呼吸内科患者人数的急剧上升,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抗生素药物作为呼吸内科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患者体内的病原菌,使患者的病症得到尽快缓解,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虽然抗生素药物能够对各类病原菌起到显著的抑制效果,但药物种类使用错误、用药剂量过多、联合用药不规范等会使呼吸内科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令治疗过程中的风险系数明显增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5.6±5.2)岁;肺炎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肺结核30例、支气管扩张10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予以统计。并根据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后病症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效果,同时以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应用标准为依据,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经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略微好转,为有效;患者经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无任何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抗生素使用情况 100 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80 例使用过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为80.00%。使用抗生素18 种,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依次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在使用抗生素患者中的占比分别为18.75%、17.50%、15.00%、13.75%、10.00%和8.75%。

IMG_256

3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抗生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们的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被证明是非常强大的,不同抗生素对呼吸内科感染标准化预防和控制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就会出现耐药性,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为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使用抗生素对呼吸内科感染标准化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多变,其中包括多种细菌和病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必不可少。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耐药性、毒副反应等情况,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减少抗菌药物的副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首先,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抗菌药物的特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制定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其次,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比如,对于重症病例应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并制定出更加严格的药物使用方案,以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效果。再次,应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进行审查和修订,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及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最后,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管理机制,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呼吸道病原体产生抗生素高度耐药后,主要的临床治疗特点体现为预后差,同时也会增加因呼吸道疾病感染相关性死亡风险。虽然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的治疗中也会出现以上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则可出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呼吸道病毒的扩散,而延期治疗则可能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出现处方抗生素高度耐药情况时,就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的治疗中,会有一部分患者在自然病程中自愈,但是感染结局则主要与宿主的防御系统和细菌毒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对抗有关。抗生素的应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并发挥抗菌活性,而呼吸道病毒是否能够清除,则与补体系统的调理作用和吞噬过程有关。相关研究显示,抗生素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主要是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一部分抗生素可以有效改变细菌表面的结构,并促进细胞内部抗原表位的暴露。宿主免疫应答对不同组分的调理作用,能够引起抗原表位更多地暴露,并进一步识别呼吸道病原体。在调理过程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侵入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需要急性期蛋白的参与。以上抗生素对病毒的作用,均来自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药师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患者的感染类型要明确,要明确患者是否伴有继发感染和细菌感染,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②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如果抗菌药物的剂量使用过少,则达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疗程;如用药过量,则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如使用药物疗程过短则会引起慢性感染和疾病复发,不利于临床治疗。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对患者的影响。

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提示经过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该院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卫健委标准,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逐渐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为该医院应用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通过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制度,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通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找出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全面贯彻实施整治方案。同时根据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与配套的奖罚制度相结合,督促呼吸科抗菌药物的整改及合理使用。通过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护、临床药师查房、疑难杂症的讨论、会诊等工作内容,对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整合,且根据其划分临床药学服务模块,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多中心的干预,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结语

医师采用抗生素药物对呼吸内科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应严格遵循针对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基本原则,通过痰涂片和体液涂片等检查手段、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进度、控制抗生素药物连续使用时长等措施,使患者的病症尽快消除,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得以改善。并采取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分析讨论典型案例等措施,不断提高抗生素药物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使医院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抗生素药物通常由微生物培养液提取而成,少数经化学方法利用人工合成,均能够对各类病原菌起到抑制繁殖和消灭清除的效果。目前我国的抗生素药物种类位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临床效果也较为明显,对50%以上的病菌感染问题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抵御作用。而医院临床治疗中的抗生素药物,主要分为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菌类、抗肿瘤类、多肽类和林可霉素类9 大种类。其中,β-内酰胺类凭借副作用小和效果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青霉素就属于该类抗生素。而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能够分别对G 型杆菌和支原体感染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氯霉素类药物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大,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频率不高。喹诺酮类药物以诺氟沙星为主,以抗菌能力强而著称。抗结核菌类药物对病菌生命活动的任何一过程均能起到抑制作用,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抗肿瘤类抗生素药物主要利用糖蛋白对原核生物进行干扰,使各类病症得以缓解。多肽类药物则是破坏细菌的外膜,从而达到消除细菌的目的。林可霉素类药物的应用范围较小,在临床治疗时经常由红霉素代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新红,刘国强,林小平.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4-95.

[2]赵亚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7):213-214.

[3]谢朝云,蒙桂鸾,熊芸,等.多重耐药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3):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