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的心理学探究及其与奖励敏感性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的心理学探究及其与奖励敏感性的关系

吴若宁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44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的心理学本质及其与奖励敏感性的关系。通过文献回顾、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我们对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快感缺失与奖励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为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快感缺失”的条件下,大学生群体对奖励的敏感性更高。个体对奖励的敏感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个体对奖励刺激的反应强烈,更容易体验到积极情绪。因此,大学生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可能会产生奖励敏感性。这说明了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快感缺失现象,而在经历消极情绪后会出现积极情绪。

关键词:大学生;快感缺失;心理学;奖励敏感性

引言

快感缺失现象的发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快感缺失(sublimation)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其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青少年在青春期开始尝试独立,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获得快感。而快感缺失现象出现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说明它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快感缺失现象与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等问题密切相关。

1.快感缺失的概念与表现

快感缺失是指在对快感刺激的追求过程中,个体产生的一种无助感和虚无感。具体表现为:(1)在对某件事进行追求过程中,个体会感到明显的挫折感,甚至产生失落感;(2)在追求过程中,个体对自身的期望与实际结果不一致,且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3)在追求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对该事件的厌恶情绪,从而降低自己的积极性。快感缺失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较高的发生率。从以往研究结果来看,快感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表现为:(1)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2)在生活方面缺乏激情;(3)在社交方面缺乏热情。

2.奖励敏感性的概念

奖励敏感性(reward sensitivity)是指个体对奖励反应的敏感度。奖励敏感性是一种需要个体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奖励反应,即个体在面对奖励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从本质上来讲,奖励敏感性是一种情绪或行为上的应对策略(Maddison& Brennan,2001)。它是指个体在面对不确定、不满足、危险、责任等情景时,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以适应情境变化的一种能力。奖励敏感性与个体对积极或消极体验的情绪反应有关,高奖励敏感性者在面对奖励时会产生积极反应,而低奖励敏感性者在面对奖励时会产生消极反应。

个体对奖励的敏感性与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有关,也与个体的认知加工能力相关。当个体产生奖励时,奖励刺激会影响到其情绪,并引发机体的生理变化,如激活下丘脑、丘脑下部等脑区,从而使得个体产生愉悦或厌恶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奖励敏感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认知加工过程,能够反映个体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程度,并且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

3.大学生快感缺失与奖励敏感性的关系

奖励敏感性是个体在面对奖励时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个体在面对奖励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越强烈,就越可能表现出奖励敏感性,个体对奖励的反应会越强烈。本研究中快感缺失与奖励敏感性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快感缺失与奖励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这表明在面对奖赏时,当个体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会出现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奖赏与快感缺失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奖励”这个词来看,“奖赏”是指个人或集体获得、利用、享受某种东西或服务的行为、活动。[1]

4.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存在的问题

4.1心理健康问题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是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尤其是在出现快感缺失现象后。快感缺失现象是指个体在追求愉悦、体验快乐、享受刺激等过程中出现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这与现实中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有相似之处。有研究发现,快感缺失可能导致个体产生更多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快感缺失现象,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缺乏足够的快感体验,个体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如出现冲动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大、孤独感增强等。

4.2生活质量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些不恰当的、不健康的、甚至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时,我们会选择及时制止并告诉对方不能做什么,但是往往这种行为的制止效果是很有限的。对于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可能会选择原谅或理解对方,但是往往这类行为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肥胖、抑郁等),这是由于我们无法对自身行为做出及时有效地评价。当快感缺失现象出现时,由于缺乏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对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也缺乏必要的关注和评价(如肥胖),从而造成个体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满意(抑郁)、不自信、自卑(肥胖)等生活质量下降现象。

4.3社会适应可能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感低,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时,会感到失落、孤独。为了得到满足感,人们会努力寻求更多的奖励。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定的奖励敏感性,这种奖励敏感性可能会带来快感缺失。因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奖励,人们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对成功的控制感,从而感受到挫败感;如果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奖励,那么人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快乐感。这种快乐感也可以促进人们去寻求新的刺激或者目标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而使其获得快感。

5.改善大学生快感缺失现象与奖励敏感性的措施

5.1调整生活方式

快感缺失的个体常常会在生活中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例如熬夜、抽烟、酗酒、沉迷网络等。这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导致大脑不能有效的刺激愉悦感从而产生快感缺失。因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快感缺失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2]

5.2优化饮食

在饮食方面,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吃”的问题,一方面,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能让人获得愉悦感的事物,比如尝试多吃一些低热量、低糖的食物;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食谱,尽可能地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除此之外,还应尽量避免吃一些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的食物(如辛辣、刺激、油腻、含咖啡因等)。

5.3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影响快感缺失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积极与周围同学和朋友进行交流,使他们消除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结语

快感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快感缺失与奖励敏感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奖励系统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快感缺失是一种认知偏差,它的产生与奖励系统的相关功能失调有关,是一种心理缺陷,会影响个体对于奖励和奖赏刺激的敏感程度,进而导致个体更倾向于对不愉快刺激做出反应,降低个体在面临奖励时产生愉悦感。而奖励系统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果个体能够调节好奖励系统与快感缺失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对其行为进行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这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丽华,王浩.大学生缺陷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J].青年时代,2021:2(161-162).
[2]沈承春.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