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与流程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与流程优化

肖倩

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2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并优化相应的护理流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数据来源于我院近年来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病例,共计300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关键环节,并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结果: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包括快速识别、早期干预、持续监测和转运交接。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中,通过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加强患者转运安全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体数据如下: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中,患者急救响应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分钟缩短至1分钟;急救成功率由原来的75%提高至90%;患者转运交接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小时缩短至30分钟。结论:优化后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建议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这一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救治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关键环节;流程优化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其急性发作更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直接挑战。近年来,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救治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急救护理作为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1。然而,当前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流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响应时间长、急救效率低下、患者转运交接不顺畅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救治延误,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优化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急救护理中的关键环节,识别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我们期望能够缩短急救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确保患者转运交接的顺畅进行,从而最终提高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推动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我们将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实际病例的细致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总结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为今后的急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300例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定时记录患者情况。定时记录患者情况。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联合整体急救护理。

1.2 方法

急救团队在面对急救电话时,需要迅速响应。他们在短时间内出车,同时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CPR)和呼吸道清理,以快速识别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一旦到达现场,急救团队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评估患者的状况,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以确保有效的医疗干预。在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时,团队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固定,并提供详细的病情描述和救治措施给接收医院,以确保顺畅的交接过程,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全面支持。这一系列步骤是在急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以提供迅速且有效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在急救领域,关键的指标包括急救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转运交接时间。急救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急救团队到达现场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至关重要,因为迅速的响应可以拯救生命。急救成功率衡量了成功救治的患者比例,反映了急救团队的效率和专业水平。患者转运交接时间是指从开始转运患者至安全交接给接收医院的时间。这个环节需要高度的协作和信息传递,以确保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怀和治疗。这三个指标共同构成了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不仅需要关注响应速度,还需要不断提高急救团队的专业能力,以提高急救成功率,并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妥善照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量表评价量表

指标

评价标准

实验组(%)

对照组(%)

急救响应时间

≤3分钟

≥90

≤70

急救成功率

≥90

≥90

≤80

患者转运交接时间

≤30分钟

≤30

≥45

根据评价量表,对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表2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指标

分值

实验组得分(x̄±s)

对照组得分(x̄±s)

t值

P值

急救响应时间

10分

9.8±0.3

6.3±0.8

-44.472

<0.001*

急救成功率

20分

19.6±0.5

16.2±1.1

-46.838

<0.001*

患者转运交接时间

15分

14.9±0.3

10.4±0.7

-68.964

<0.001*

总分值

44.3±0.6

32.9±1.7

-75.578

<0.001*

注:*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过程中,快速识别、早期干预、持续监测和转运交接是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特别是在关键环节上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实验组在采用常规急救联合整体急救护理后,在急救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转运交接时间等关键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整体急救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救治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在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加强患者转运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为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需要重视关键环节的优化和改进。通过整体急救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因此,我们建议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中推广应用整体急救护理模式,以改善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活质量3。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不断完善和改进急救护理流程,为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可以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视,提供专业的诊疗和护理服务,共同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20.DOI:10.26994/d.cnki.gdlyu.2020.000543.

[2]田杰.动态心电图监测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4):38-39.

[3]  叶瑜.大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例交叉研究[D].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