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艾海燕

依安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依安 1615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0名门诊住院患者,采用电子表单将其分为普通护理与风险控制两组。结果: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前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体内储存了大量的代谢废物,也就是尿毒症毒素,并伴随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一场的情况,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出现,导致病人的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而影响。然而,血液透析可以在体外形成一条血管通道,取代肾脏行使功能,过滤掉身体中过剩的水份和毒素,改善水和电解质失调,减轻相应的症状,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对病人进行全方位、高效率的护理,而且对护士们也有一些专业的需求,如果护士因为自己的专业技术不够好或者工作疏忽而引发了护理风险事件,那么就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当病人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时候,护士要对病人进行相关的评价,找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危险事件的评价和管理,减少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在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了2021年5月-2022年5月共110名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调查和分析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110例血透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对照组中男性的比率分别是28:27,年龄28~81岁,平均(59.89±4.94)岁。实验组男女的比为25:30,年龄28~81岁,平均(60.12±4.02)岁;两组数据经系统处理后,P>0 0 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护士严密监控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病情的发展,对病人出入、病房进行严格的监控,避免闲杂人等随意出入,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服的休息环境。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了风险管理,①加强和改进血液透析的有关操作规程,因为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其操作繁琐,所以在透析之前需要做动静脉内瘘等手术。血液透析需要在正规的透析室内进行,所以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以降低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和实施血液净化和消毒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到重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出现了风险事件,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将风险事件给病人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②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无菌操作,所应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一次性的,对透析室的环境和器械都要进行消毒,测量管道中残留的消毒液,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在进行临床工作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都要按照医院的要求,穿上统一的无菌工作服。③在输血过程中,要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同时,医生和护士也要注意,不要把不同病人的血样搞混了,以免发生不良的护理反应。④制定一套完整的紧急处置方案,以最小化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⑤护士要积极征求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并仔细听取病人和家属的讲话,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回答,对病人的正确发言予以肯定,给病人以鼓舞和支持。在对话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要时刻保持笑容,不能对病人大喊大叫,也不能和病人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护患纠纷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密切关注病人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不能解决,则要向上级汇报。给病人带来实质上的帮助,同时也要和病人的家属打好关系,这样可以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促进病人的治疗热情和治疗配合度。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2)对血透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3)对两组血透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以率(n%)表示,以P<0.05为判断指标。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P

对照组(n=55)

18(32.73)

25(45.45)

12(21.82)

43(78.18)

6.2526

0.0124

实验组(n=55)

32(58.18)

20(36.36)

3(5.45)

52(94.55)

6.2526

0.0124

2.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

表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医嘱处理不当

透析护理不当

投诉

不规范护理

意外事件

其他事件

总发生率

P

对照组

2(3.64)

2(3.64)

3(5.45)

3(5.45)

2(3.64)

1(1.82)

13(23.64)

5.6357

0.0175

实验组

1(1.82)

1(1.82)

1(1.82)

0(0.00)

0(0.00)

1(1.82)

4(7.27)

5.6357

0.017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比较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代谢失衡

低血压

导管阻塞

感染

总发生率

P

对照组(n=55)

1(1.82)

1(1.82)

3(5.45)

4(7.27)

9(16.36)

4.9495

0.0260

实验组(n=55)

0(0.00)

1(1.82)

0(0.00)

1(1.82)

2(3.64)

4.9495

0.0260

3讨论

血液透析又叫血透,是一种能有效延长急、慢性肾衰竭病人生存期的治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构建一条血路,使身体内的血液能够被有效地排出体外,同时可以排除身体内的代谢废物,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首次使用不良反应、瘙痒、荨麻疹、低血压、出血等是血压透析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和并发症。一般来说,年龄较小或健康状况较好的血透病人,即使发生了相关的并发症或危险事件,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对体质不好的病人和高龄血透病人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在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应该强化风险管理措施,减少病人副作用的发生。护理风险管理的中心是对可能的或将要发生的护理风险时间进行评价和分析,把潜在的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让它不会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发生,并且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来保护病人,通过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降低和防止病人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更好地提升总体治疗的疗效,延长病人的寿命。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对实验组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其中52名病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他们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4.55%,比对照组要高得多。实验组患者因医嘱处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代谢紊乱和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风险管理经过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可以很好地避免护理风险。通过制订并执行护理风险对策,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得到了病人的充分认同和肯定。因此,风险管理是血液透析病人生命安全的根本保证,值得使用。

结论:综上所述,在血透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推行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方法,可以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娟.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5):175-176.

[2]倪海燕.优质护理观念对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效果[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33):142-143.

[3]刘晓云,张红.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36):169-169.

[4]唐倩,张瑞.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4):194-194.

[5]钟安琪.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2):178-179.

[6]黄瑞芬.血液透析中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3(4):55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