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全过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

鹏飞

 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更具经济性和全寿命周期的特点,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还要重视BIM技术分析与融合。鉴于此,下面文章对BIM技术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梳理传统造价管理的弊端,并对BIM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BIM技术;全过程

引言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规模日益增加,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且市场上工程建设周期也一直在缩短,留给前期工程决策的时间也较来越少,勘察、设计、施工同时进行的情况频繁发生,经常发生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偏离项目预期。由于前期决策的误差,只能通过强化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控制资金的消耗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无法预先和动态判断导致造价管理并不理想。而BIM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具备多元功能,在开展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可以把握关键控制要素、实施预先控制,对实现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与实践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1、BIM技术与造价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工作即利用合理的成本,在合理的工期内合理地利用建筑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实施内容,同时也需考虑到项目决策前期及后期验收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工作支出的费用。应用BIM技术开展项目造价控制具有一系列优势,与其他管控技术相比,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同时依托于计算机信息化平台使之同步,具有信息化技术的特征。所以面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需求,BIM技术具有应用必要性。

传统造价控制存在三个难点:一是完全依赖于现阶段的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又由于设计深度和参与各方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往往很难平衡各个指标;二是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分项工程较多,所应用的工程资源较为复杂,而相关资源平衡及其管理费用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三是需要考虑各个管控指标之间的关联,例如,在造价控制过程中,需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这同样会影响造价控制指标的达成。随着行业学者对BIM技术的不断研究与深入开发,当下BIM平台具有更为全面的应用能力,能针对上述管理难点问题一一提出解决对策,同时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造价管理支持。

2、传统造价管理的弊端

2.1企业缺乏科学的造价管理体系

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往往不能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有效衔接起来,导致各阶段的连续性不强。各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只关注于自身利益,没有考虑后续工作的成本或者工作难度,事前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很难控制成本。

2.2信息流失严重

由于施工阶段各参与方在工作内容上都各有不同,难免存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和交接时期,这既造成了大量信息损失,也丧失了信息的价值,降低了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即使通过线上的文档进行信息互通共享,也难免会产生不同软件之间信息兼容的困难,信息的内在质量难以提高,不利于信息的后期处理。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信息收集的意识,仍采用传统的方式收集信息,缺少对信息收集的有效管理办法,传统信息处理手段主要是点对点的形式,这就会出现信息收集少、收集时间长等情况。所收集到的信息从精确性和完整性来看效果较差,很难对施工阶段进行切实有效的造价管理。

3、全过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应用

3.1设计方案优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方案对后期造价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市场生产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当项目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则所消耗的工程资源也是相对确定的,针对确定的方案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造价优化空间较小。因此在设计方案正式实施开始前,可在不影响项目整体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方案的相关优化工作,使之整体概算造价成本更低。BIM技术能将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模型,此过程也是合理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首先,通过模型整合及转换,知悉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错误问题及多套方案不融合的情况,避免后期施工错误或设计方案频繁变更等造成造价上升的问题;其次,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BIM技术具有安全性验算及模拟仿真计算的能力,对复杂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传统计算方式很难验证结构整体安全是否达标或冗余,BIM技术能量化该指标,简化冗余的结构设计,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最后,对重复性较强或具有客观应用规律的工程内容而言,BIM技术能实现自动深化,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减少此部分产生的人力支出。

3.2招投标阶段

投标方可借助BIM技术建模了解项目信息,进而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避免出现计算错误、漏项或重复计算情况,增强自身竞争力。招标方可根据BIM模型、招标文件要求,确定中标方并签订合同,确保中标方具备良好的资质、施工能力和专业水平。事实证明,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招投标具有以下作用:一方面,使参建双方对项目情况具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关人员可参考模型数据,拟定相应的设计方案,保证所制订方案与项目情况相符,以免由于频繁修改方案,导致项目经济性受到影响。另外,计算工程量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在软件的支持下提取工程量,求出精准结果。工程量与构件数量存在关联,实际施工中变更模型中的构件,可自动更新工程量和工程成本数据,简化工程概算过程,降低施工冲突。例如在计算混凝土板工程量的环节,次梁需同板的体积合并计算变为有梁板,不再套取单梁定额,依据计算需求组合构件,通过改变模型数据参数即可自动更新工程量。

3.3准确高效确定变更和签证索赔费用

前期的准备工作即使再完善也不能避免施工阶段的程序变更,这一般会直接导致工期的延长和造价成本的提升。如果在变更期间管理不合理,则会导致出现更大的问题,甚至处于失去控制的状态。同时在以往工作模式下,变更通常是由人工核算,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还增加了不确定性风险。BIM技术的应用使得方方面面都变得智能化起来,繁杂的人工方式被取代,以往的错算、漏算的可能性归于零。这种基于BIM的变更算量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BIM将项目所需的变更信息输入进去,利用BIM模型的可视性和时效性,建设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变更后的信息。关于签证内容的合理性分析,我们通常借助现场情况的比对,通过虚拟的三维模拟去分析具体的实际偏差范围。同时,根据这一偏差情况,凭借基于BIM技术基础的变更算量功能,自动精确地计算出变更工程量,从而得出签证产生的工作量,合理确定签证索赔费用,使签证索赔快速高效、准确,减少争议发生。

3.4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建筑工程完成所有施工作业后的一个阶段,是整个项目最后的清算阶段。运用BIM技术的项目在竣工结算时,由于BIM模型中载入了设计图纸、现场变更、材料消耗、施工工期、工程费用等详细资料和完整数据,并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更新,可直接通过模型提取相关数据,并且若建设单位使用相同的BIM模型软件,结算阶段既可以节省审计的时间和费用,又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的准确率。除此以外,还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项目上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可以追踪造价信息,将不同单位所做的内容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理清各方责任与关系。通过最后模型对资金进行管控,避免多付情况的发生,可以有效避免超支。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方法均有大幅提升,传统造价控制模式逐渐被淘汰。如何对造价进行动态且高效地控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还要将BIM技术应用于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波.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2(9):13-15.

[2]朱剑军.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运用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3):94-96.

[3]吴雁,吴孝华.大数据时代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市场,2022(19):73-75.

[4]赵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效益研究[J].砖瓦,2022(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