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1

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王冬梅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部  四川广元  628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高血压已成为导致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健康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为了控制高血压并减少其相关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各种类型的降压药物。然而,降压药物虽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高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高血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低血压和头晕是使用高血压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由于药物降低血压过快或过度,导致血压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乏力等症状,甚至引发昏厥。

咳嗽和ACEI/ARB相关的血管收缩性水肿是与ACEI和ARB类药物密切相关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后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尤其是ACEI,同时也可能出现血管收缩性水肿,表现为肢体肿胀、眼睑水肿等症状。

电解质紊乱是使用利尿剂类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体内液体量,但同时也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从而引发电解质紊乱,可能表现为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症状。

肾功能损害是长期使用高血压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某些药物如ACEI和ARB类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肾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来降低血压,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发生。

除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高血压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皮肤过敏等,具体表现因药物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

二、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低血压和头晕

降低药物剂量: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和头晕等症状,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降低药物剂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度。

增加水分摄入:饮水量的适当增加有助于维持血容量,减轻低血压的症状。

采取体位变换:患者在从卧位或坐位转换为站立位时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建议患者在转换体位时慢慢进行,以减少头晕的发生。

(二)咳嗽和ACEI/ARB相关的血管收缩性水肿

更换药物类别:对于出现持续性咳嗽或血管收缩性水肿的患者,可以考虑更换其他类别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

暂停药物治疗:在咳嗽或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暂停ACEI/ARB的治疗,观察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使用辅助药物:针对咳嗽或水肿症状,可以给予适量的止咳药或利尿剂以缓解症状。

(三)电解质紊乱

监测电解质水平: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特别是钠和钾的含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补充电解质:对于出现明显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钠或钾的补充治疗,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调整利尿剂剂量: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利尿剂的剂量,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四)肾功能损害

监测肾功能: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降低药物剂量:对于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考虑降低药物的剂量或者调整用药方案,减轻对肾脏的负担。

给予保护性治疗:采取适当的保护性治疗措施,如补充足够的水分、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有助于减轻肾功能损害。

(五)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药物耐受性,适当调整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以减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症状。

联合用药治疗: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心律和心功能的稳定。

(六)其他不良反应

针对其他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皮肤过敏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暂停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对症治疗等。

参考文献:

[1]张红.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兵团医学,2023,21(04):34-35.

[2]彭嘉裕,郑雪婷.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探析[J].北方药学,2021,18(10):188-189.

[3]柯元南,壹图.谈谈降压药的不良反应[J].中老年保健,2021,(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