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效果

李海燕¹  周凤²  董莉3

1.遂宁市中医院  脾胃肝病科胃镜室  四川遂宁  629000

2.遂宁市中医院  体检科  四川遂宁   629000

3.遂宁市中医院  门诊部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患者分为参比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各有45例。将两组生命体征情况、心理状态进行比对。结果:检查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相较(P>0.05)。检查后,试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参比组(P<0.05)。检查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检查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可予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无痛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检查技术,近年来,临床多予以受检者无痛胃镜检查,以更精准检查结果。但无痛胃镜需行短效全麻,具有侵入性,易引发一定应激反应,使患者出现多种不适,并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检查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予以适当护理干预,以更有效保证胃镜检查结果[1]。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患者分为参比组、试验组,各有45例。其中,试验组男、女各有25例、20例,年龄25-69(46.77±3.68)岁。参比组男、女各有24例、21例,年龄26-69(46.85±3.74)岁。组间基线资料经比较,P>0.05,可予对比。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无痛胃镜检查指征;均采取全麻;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中途退出;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

1.2 方法

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即: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查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确保检查安全;结束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并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试验组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即:(1)健康教育:检查前,告知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步骤、注意事项等,了解患者麻醉禁忌症,告知患者检查前6h禁食、2h禁水,告知患者检查时使用的药物、麻醉时长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检查时,协助患者调整合理体位,以防呛咳、误吸;检查后,告知患者注意当日以半流食为主。(2)心理护理:检查前,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导积极信号,使其知晓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并结合患者不同心理予以针对性安抚,并可向患者分享成功案例等,以最大程度稳定患者心态,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生命体征情况(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心理状态进行比对。心理状态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P<0.05,比较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

如表1示,检查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相较(P>0.05)。检查后,试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参比组(P<0.05)。

表1 比对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检查

检查

检查

检查

检查

检查

试验组

45

80.06±8.03

95.82±9.33

132.08±14.07

138.68±13.83

70.72±5.77

80.50±8.70

参比组

45

80.14±8.08

104.77±9.73

132.15±14.14

145.70±13.05

70.81±5.83

87.15±7.94

t

0.047

4.453

0.023

2.476

0.076

3.787

P

0.962

0.000

0.981

0.015

0.941

0.000

2.2 比对两组心理状态

如表2示,检查前,两组SAS、SDS评分相较(P>0.05)。检查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检查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

表2 比对两组心理状态(±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检查

检查

检查

检查

试验组

45

53.24±10.66

33.28±3.85

51.45±8.76

30.10±3.22

参比组

45

53.31±10.72

36.37±4.95

51.51±8.82

33.33±3.59

t

0.031

3.305

0.032

4.493

P

0.975

0.001

0.974

0.000

3

讨论

无痛胃镜检查为在传统胃镜检查时予以患者一定剂量镇痛剂、麻醉剂,使患者于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的临床技术之一。该技术可使患者检查过程中刺激、痛苦显著减轻,并可使不良反应等得以减少。

目前,无痛胃镜已成为临床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其为侵入性操作,可使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应激反应,从而强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过度兴奋而引发血压异常升高、心率异常加快等不良反应,加之患者并不了解胃镜检查步骤,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导致胃镜检查受阻或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甚至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因此有必要予以适当护理干预[2]。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均以患者为中心,均需护理人员与患者互动,因此可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能够结合护理人员所讲掌握更多有关疾病及无痛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并对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有所了解,从而避免患者而不知晓疾病、检查等相关知识而出现的恐惧等不良心理,心理护理则可经不同方式予以患者心理安抚,使患者能最大程度以稳定情绪面对检查,并顺利完成检查,避免异常心率、血压升高情况或是不良情绪影响检查,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在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可予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乃真,谢文吉.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8):83-85.

[2]何劲梅,白建平,卢丽萍,等.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2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