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1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张华

甘肃省陇西县中医医院 748100

摘要:目的 分析群体性健康管理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效果。方法 选择170例社区居民,对其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和健康管理,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干预前的分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群体性健康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居民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群体性管理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主要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或与治疗相关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中核心思想包括在未患病之前进行预防,以及对已经患病情况进行防治。在群体性健康管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容,对于保障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2月-2023年8月,选择社区170名常住居民,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其中81名为男性,89名为女性,年龄范围18-70岁,平均年龄(41.2±3.5)岁。患者疾病类型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者。

1.2干预方法

1.2.1档案建立

首先,建议建立个体健康档案,并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定期的随访干预,这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另外,建议每隔三个月对个体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然后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

1.2.2养生方案

中医医师将社区居民根据体质分成不同类型,包括健康者、亚健康者、慢性疾病者和高危患者。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个体化养生方案,以满足每个个体的健康需求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目标。

1.2.3管理内容

(1)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提供中医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日常生活习惯指导和穴位按摩等传统中医干预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升体质,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亚健康状况较为严重的居民,应根据其特定的体质类型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药膳和饮食方法。(2)此外,在面对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疲劳状态、睡眠情绪障碍以及高危人群时,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中药干预、心理调适、中医针灸和拔罐等疗法进行调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特定人群,应加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人性化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康复。

1.2.4健康养生

在饮食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如保持每日三餐营养均衡、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适量饮水、减少盐、糖和油的摄入,同时要遵循饮食规律,避免过度进食。此外,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不同季节有着特定的养生重点,比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这些健康养生策略将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养生知识,推动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1.3效果评价

记录两组的生活质量分数。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指标有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软件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卡方检验组间差异,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经过分析,干预前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分数为(75.61±5.34)分,干预后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分数为(82.72±6.48)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群体性健康管理,不仅丰富了管理内容,也提高了服务质量。通过实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良好健康状态,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这种以中医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方法为个体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指导,推动他们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将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群体性健康管理后,社区居民的自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这表明这种应用方式能够积极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更加重视预防疾病,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能够表明,在群体性健康管理工作中采用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具有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效果和价值,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龚海英,陈涤平.中医“治未病”与“未病状态”辨识[J].中医杂志,2020,61(10):913-916.

[2]罗芯怡,涂爽,李玲。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疫病中的作用[J]. 河南中医,2020,40(4):503-505.

[3]方旖旎,王琦,张国辉,等.中医体质学在“治未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杂志,2020,61(7):58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