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

郜宗刚    王波

370124197704154510       山东隆源矿业工程有限公司神木分公司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持续升级与进步,3Dine软件在矿山开采、设计院、地勘单位以及高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可以直观地反映矿体形态、工程控制状况、矿石数量以及品位等信息,从而为矿山探矿和采矿生产等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地质统计学作为一种以变差函数为基础的工具,通过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规律,同时综合考虑空间变量的随机性和结构性,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建模和采矿设计领域。三维地质建模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科学计算。它涵盖了煤矿建设中三维信息数据的获取、三维空间数据建模、三维地质分析解释以及煤矿地质专题应用等一系列技术方法。鉴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煤矿地质;可视化;应用分析

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如Surpac、Micromine、GOCAD、Petrel、EarthVolumetricStudio(EVS)等。这些软件在石油和矿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EVS软件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涵盖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多个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三维地质模型的方式存储、处理和展示建筑工程领域的地层信息,逐渐受到了大众的瞩目和研究。在我国,学者们针对建筑工程领域的三维地质建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采用GOCAD软件,运用克里金插值(Kriging)和离散光滑插值(DSI)等方法,建立了工程建筑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质界面、地层面和地层实体。同时,他们还利用EVS软件实现了水文地质建模、地层结构及属性建模。借助ItasCAD平台和离散光滑插值方法,他们得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并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概述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和地质学原理,通过三维空间数据表达地质现象和过程的方法。它将地质体的几何形态、空间位置、物理属性等信息进行数字化描述,实现对地质现象的直观、准确和全面展示。

(2)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测量、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质数据,包括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信息。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转换等处理,使其满足三维建模的要求。模型构建:根据处理后的地质数据,采用适当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建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参数化建模、曲面建模、体素建模等。模型优化:对构建好的三维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光照设置、动画制作等优化,提高模型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模型应用:将优化后的三维模型应用于地质勘查、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地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3)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

地质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质图制作、地质结构分析、矿产资源评估等。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直观地展示地质现象,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和质量。资源开发: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矿井设计、地下水文分析、地质灾害预测等。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模拟地质过程,优化资源开发方案,降低开发风险。环境保护: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地质环境评估、地下水污染模拟、生态修复规划等。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预测地质环境变化,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实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础工程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等。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工程风险。

2.煤矿地质工作问题分析

在我国,许多煤矿企业对于开采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工作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由此导致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开采方案,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开采工程的进度产生严重威胁。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出部分煤矿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阶层未能充分认识到地质勘察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由于技术人员的短缺,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多职,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地质勘测工作只能沦为形式上的走过场,所提供的数据准确性大打折扣。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地质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整体工作产生偏离,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煤矿企业,在煤矿地质分析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细节问题容易出现错误,研究工作未能深入进行。再加上地质工作设备的落后,最终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使得地质勘测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分析

(1)三维地质建模原理

三维地质建模,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地质信息的可视化。其核心原理是将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如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等,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手段,生成三维地质模型。这一过程涉及到地质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2)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煤矿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该技术已经在多个煤矿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煤矿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有效避免因地质原因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优化煤矿生产布局;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对煤矿生产布局进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例如,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规划矿井巷道布置,减少无效巷道工程,降低生产成本。辅助决策和科学研究;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煤矿生产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在矿井改扩建、资源整合等工作中,可以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分析地质条件,为决策提供参考。提升矿井管理水平;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矿井信息化水平,提升矿井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传输,为矿井生产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手段。

(3)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前景

虽然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煤矿地质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建模精度有待提高,建模速度有待加快,模型应用范围有待拓展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在煤矿地质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通过深度剖析三维地质建模的当前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我归纳了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地质可视化中的研究路径,概述了煤矿地质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独特优势,解析了基础三维数据的获取与建模过程。此外,我还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三维地质建模在煤矿三维系统中的应用和技术构成,针对煤矿地质可视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1]王子童.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与三维可视化[D].西安科技大学,2020.000533.

[2]韩勇,曹博.黑山露天煤矿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8,32(07):39-42+46.

[3]鲁志滔.煤矿地层建模与突水通道演化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实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