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刘洪青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纪委办公室  

【摘要】党的二十大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那么如何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让权利处于阳光监控之下正常运行,是石油企业新时期实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研究入手,通过对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提出思路和措施,推动实践与探索,构建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监督检查  长效机制  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道出了全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如何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让权利阳光运行、受控运行,是石油企业新时期实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监督检查工作现状

多年以来,石油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积极履行监督检查工作职能,以常态化监督检查为基础,依托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逐步总结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着力围绕三方面重点开展监督检查,提高了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资金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促进企业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开展“小金库”专项监督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廉洁风险;通过对项目招标、商务谈判等工作的现场监督,保证项目在实施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维护企业利益。

2.围绕干部廉洁自律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对出现违纪苗头的管理人员予以诫勉谈话等举措,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的监督管理;通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干部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开展干部队伍作风督查,及时通报和纠正发现的问题,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检查网络。

3.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畅通信访举报等监督渠道,及时做好信访、举报信件的初核,在认真了解核实的基础上,对于实名举报的信访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进行查处,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对已经违纪但尚不足以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对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及时查明事实,澄清是非,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石油企业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创新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整体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是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单一、具体事项较多,整体性、系统性工作较少,监督检查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主要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力度不够。石油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党政领导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调配和日常管理权都掌握在党政领导手中,纪检监察部门是领导管理下的一个部门,一方面要在党政领导下,另一方面又要对党政进行监督,被管理者要去监督管理者,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一些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上,牵涉到多部门的利益,监督检查工作缺乏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明显。

2.监督检查机制覆盖广度不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督检查对象的广度不够。目前仅能对同级及以下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存在监督对象的盲区;二是监督检查时间的广度不够。监督只是停留在工作时间内的监督,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由于多方面原因根本无从谈起;三是参与监督的人员广度不够。群众监督往往由于群众缺少知情权、参与权,而难以保证。

三、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思考

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应该围绕惩防体系建设,突出制度完善,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建立监督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1.拓展监督途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做好制度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应以惩防体系建设为基础,做好任务分解,确定职责分工,逐级细化措施。纪检监察系统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和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围绕人事调整、财务管理、物资采购、项目管理、地方关系等重点领域,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抓好人、财、物的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是搞好群众监督,有效发挥公众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应逐步完善群众监督相应机制,畅通群众反映自身诉求的渠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由专人负责群众来信来访信息登记,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具体诉求,定期追踪事件处理进度,确保“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让群众监督真正起到反腐倡廉的最大功效。应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有效方式,围绕重大部署落实、重点工作推动、整改信息反馈等,扩大纠风信息的覆盖面和准确性,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果。

2.扩大监督范围,形成监督检查合力。

一是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扩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对于推动从惩治腐败转向预防和惩治腐败,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不断完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络,制定党风廉政考核标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通过前移监督关口,使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延伸。应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对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机关部室及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层次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推进“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建立组织监督、直线监督、相互监督互补的监督网络,推动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的转变,杜绝“前期发病后期治”的现象。

二是由工作时间内监督向工作时间外监督延伸。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下功夫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管好干部的“八小时以外”,强化监督检查,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依靠组织管。充分发挥党管干部、党员的作用,定期汇报、交流思想,使党员干部切实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下。二是依靠制度管。认真贯彻落实条令条例和有关规定,对一些原则的规定进行量化,建立起管用的约束机制。三是依靠家庭管。定期家访或召开干部家庭成员会,请他们与自己的亲人多交流思想,协助抓好“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苗头及时做工作。 

3.突出风险防控,提升监督检查效果。

一是突出廉洁风险防控。开展廉洁风险防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科学作出预警,是提高防腐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应积极查找管理职权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廉洁风险,建立廉洁风险数据库,实行不同等级廉洁风险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特别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洁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对工程项目、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物资采购、地方关系等事务的管理,对可能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措施进行预警处置,防控运营风险。

二是强化企业效能监察。应以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和经营管理的薄弱点作为效能监察重点,及时发现、整改存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在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招投标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预防并杜绝违法违纪行为,规范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石油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要结合石油企业的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监督检查管理制度,扩大监督检查范围,拓展监督检查途径,创新监督检查形式,形成监督检查合力,有效防范和遏制石油企业职务犯罪,为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