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观察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帕丽达·着了得拜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输血科  新疆阿勒泰  836500

摘要:目的 分析微柱凝胶卡式法经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9~20233月接受输血治疗20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及100例存在凝块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样本,实施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不同血样抗凝与否及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完全抗凝组及普通抗凝组的阳性率均高于EDTA-K2抗凝组(P0.05),而不完全抗凝组与普通抗凝组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0%红细胞悬液假阳性率高,且阳性率高于低浓度(1.0%及以下)红细胞悬液阳性率(P0.05);而高浓度(2.0%以上)红细胞悬液出现完全假阳性,且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阳性率(P0.05)。结论 血样标本处理不当,红细胞浓度过高,均会影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卡式法;标本处理;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成为临床重要的救治措施,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输入患者体内可能出现溶血反应,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输血治疗前对供血者及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保证二者血型相容性,对维护输血安全有着显著意义。聚凝胺法是临床常用交叉配血检查法,准确率高,然而其操作复杂,导致其使用受限[1]微柱凝胶卡式法敏感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解决了血型检测长期存在的难点,即不完全抗体检测混合血样检测,具有操作标准化及结果易观察等优势,受到临床一致好评。但如标本处理不当,该种检测方法出现假阳性率的几率高,甚至高于凝聚胺法[2]。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接受输血治疗20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及100例存在凝块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样本,实施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不同血样抗凝与否及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9~20233月,采集20229~20233月输血治疗20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均采集22.5ml血液,将其置于EDTA-K2抗凝管EDTA-K2抗凝组)及普通促凝管(普通抗凝组)中,通过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显示供血者及受血者血型吻合;日常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0份血样,将其置入EDTA-K2抗凝管中出现凝块,即为不完全抗凝血样(不完全抗凝组),通过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显示供血者及受血者血型吻合;供血者血糖:留取一定量血样,加入生理盐水制作成0.8%%红细胞悬液,每分钟3000r,离心处理3min,将血浆分离。

1.2方法

微柱凝胶卡式法操作步骤:抽取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样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然后分离红细胞,配置成0.8%生理盐水悬液,将受血者50μL血清及供血者50μL红细胞悬液充分混合,置入主侧凝胶管,然后再将受血者50μL红细胞悬液及供血者50μL血清充分混合,置入此侧凝胶管,将凝胶试剂卡置入微柱孵育器内,在37环境下孵育15min,再采用分离机,每分钟900r下离心2min,再每分钟1500r离心3min。将EDTA-K2抗凝管中血糖、普通促凝管中血样及不完全抗凝的血样作为受血者样本,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不同样品的阳性率,以探究血样抗凝是否影响试验结果;将EDTA-K2抗凝管中血样作为受血者血样,将其红细胞悬液浓度加入生理盐水,调制成各种不同浓度(0.5%0.8%1.0%2.0%3.0%4.0%),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分析其阳性率,以探究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对试验结果影响

1.3确认标准

红细胞全部在凝胶管底部沉降,则表示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吻合;如红细胞血块在凝胶表面或凝胶中有红细胞凝块,则表示二者血型不吻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 SPSS25.0软件系统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平均数±标准差数据资料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样抗凝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比

不完全抗凝组及普通抗凝组的阳性率均高于EDTA-K2抗凝组(x2=100.389116.129P0.05),而不完全抗凝组与普通抗凝组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x2=0.108P0.05)。详见表1

1血样抗凝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比(%

组别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EDTA-K2抗凝

200

0

0.00

普通抗凝

200

90

45.00

不完全抗凝组

100

43

43.00

2.2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对试验结果影响比较

2.0%红细胞悬液假阳性率高,且阳性率高于低浓度(1.0%及以下)红细胞悬液阳性率(x2=276.917P0.05);而高浓度(2.0%以上)红细胞悬液出现完全假阳性,且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阳性率(x2=322.234

P0.05),详见表2

2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对试验结果影响比较(%

组别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0.5%

200

0

0.00

0.8%

200

0

45.00

1.0%

200

10

5.00

2.0%

200

176

88.00

3.0%

200

200

100.00

4.0%

200

200

100.00

3讨论

输血是临床常用救治手段,然而采取输血治疗前需要对供血及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保证输血安全,防止出现溶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微柱凝胶卡式后引入我国的一种交叉配血检验方法,与比聚凝胺法的敏感度更高,且操作更加简便,然而其对标本的处理存在较高要求,如处理不当,易出现假阳性,进而影响检验结果。为推广此种检测方法,临床需要寻找适宜的标本处理方法[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完全抗凝组及普通抗凝组的阳性率均高于EDTA-K2抗凝组。由于孵育离心时间不足,使得纤维蛋白无法完全检出,此外,离心过程纤维蛋白会影响红细胞的下沉,因此输血时血样标本抗凝不完全会增加安全隐患[4]。本次研究发现,22.0%红细胞悬液假阳性率高,且阳性率高于低浓度(1.0%及以下)红细胞悬液阳性率,而高浓度(2.0%以上)红细胞悬液出现完全假阳性,可见,红细胞悬液浓度1.0%为宜,浓度过高会增加假阳性风险。微柱凝胶法的原理是凝胶孔隙大小只能让红细胞通过,与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吻合,红细胞可通过空隙到达根底部,相反,如二者血型不吻合,多个红细胞会结合在一起,进而体积增大,无法通过凝胶,在凝胶表面沉积,出现阳性反应[5],当血样标本抗凝不完全或红细胞悬浮液浓度过高时,红细胞易黏结,导致假阳性发生。

综上所述,血样标本处理不当,红细胞浓度过高,均会影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参考文献:

[1]朱伟彦,孔存权,蒋舒婷.微柱凝胶法及试管法检测新生儿血型抗体的比较[J].临床医学,2019,39(12):11-13.

[2]王巍东,王晶晶,申家辉,.不同剂量ABO血型血液相容性体外血型血清学变化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825-4828.

[3]徐强,杨柳.低离子聚凝胺法对血液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1):121-122.

[4]张亚军,左林霞,王妮.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6):902-903.

[5]巩戎.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