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金昕

身份证号码:330782199805040211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改革后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他行业的极大支持。建筑是一项建造结构的过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管理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1施工管理的细化介绍

一个企业的运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标准化,其次是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稳步前行。最后是个性化,与其他经营模式不同,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劳动分工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成为一种必要的经营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从标准化发展而来,其主要目标是减少由于管理错误导致的错误,并降低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将整个项目细分为多个小项目,以实现细致管理并更好地控制各个环节。同时,通过这一过程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执行能力。一个企业经过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后,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机遇。在精细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实施精益管理,以避免错误。通过创新的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建筑和土木工程项目相对复杂,各种工艺和技术相互穿插,涉及的施工技术较多,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人才也多种多样。这里,当各类施工进行横向作业时,外部和内部因素都会对施工进度形成一定的影响,无法保证工作按时完成。

2.2施工材料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鉴于涉及材料较多,材料是妨碍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材料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合理的管理,以满足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但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企业对材料管理重视不够,在采购和选用过程中没有制定完整的材料管理制度,从而致使材料管理缺乏规范化。例如,物资采购渠道独特、混乱,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材料腐蚀、变质而无法选用。

2.3施工组织问题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土木工程项目的组织一定要保证全方位性。如果出现施工队伍不完善或者素质差等问题,势必会造成二次返工。例如,物资供应和人员供应不匹配,人员和机械不配合,从而致使施工本身难以进行等。此外,上述情况也会造成基础劳动力、材料等的配置变得困难。不能依据规定要求进行后续施工,严重影响了整体施工效率。

2.4施工质量问题

在建设中,一些土木工程项目在实施时缺乏完善的科学监督管理,一些个别项目也不够认真负责。这样的背景前提意味着该工程无法达到建设工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存在大量工程质量隐患,给建设工程总体造成较大损失。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施对策分析

3.1施工管理理念创新

要培养和引进人才,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开展施工管理。有了新的思路和操作。在施工中,需要构建系统的管理理念和体系,融合各层创新意识,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推动各级管理理念创新,从而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

3.2施工组织架构创新

在具体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建设单位一定要依据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确定工程的具体作业区域,并依据合同内容进行管理。项目的组织架构是在合同成立后确定的,也是在合同中确定的。执行完毕即解散。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部代表了建设单位,是公司的当地执行机构,但并不是公司的一部分。

3.3建立健全流程管理机制和BIM信息技术

每一道工序,增强过程检验和竣工验收检查,确保建筑质量和设备符合国家规定并严格执行。只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设计才能投入生产。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再次制定,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和激励措施。然后借助BIM技术和网络结构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现场可视化和虚拟协作,采取使用标准化施工技术和智能化信息技术,促进达成施工技术的有效传输和实时沟通。改革流程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壮大项目经理队伍,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随着时代一起成长,加大BIM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3.4增强施工监理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一定要建立健全制度。完整的监控系统能够让施工经理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快速做出反应。还能够帮助他们约束自己,注重细节,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每项工作一定要详细到一个人。一旦出现问题或紧急情况,一定要实行“责任人”制度,相关人员负责。在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建筑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较差,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目前,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不够严格,责任体系不健全,从而致使员工之间沟通上存在一些矛盾,各部门相互间的监督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目前,施工现场有大量工人。在紧急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负责人。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此外,更好地增强施工检查制度,建设项目相关部门应创新管理体制,能够采取使用动态管理模式,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建设项目监理工作中,增强施工阶段的管控,结合市场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监管策略。

3.5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首先,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明确技术标准和技术程序,管理人员一定要依据技术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并合理改进。技术标准,明确交叉施工作业的管理方案、操作流程和技术基础。其次,为了确保技术管理有效,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牢固、完整的各级技术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责任。施工人员学习标准化技术,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清楚地了解各项分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同时,一定要完善原始技术记录,其中一定要涵盖构件、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测试等,并为后续设计变更、审批记录等披露奠定基础。

3.6增强施工材料管理

首先,管理人员在进行物资管理时,一定要了解项目进度要求,了解各种物资的用途和质量要求,了解物资供应方式,以确定物资管理目标。其次,应结合物料的特性进行物料储存管理,如物料储存要防潮、防雨、防爆、防腐等;建筑工地选用的材料种类较多,同一材料有多种类型,如:强度钢筋、型号、类别、水电设备等,一定要明确单独堆放。物资发放管理采取使用定额征收,物资发放实行先入先出、先旧后存的政策。物资使用一定要与分部、子项目相结合,严格执行定额管理模式。同时,在正式施工前,管理人员必须要求施工人员签署尺寸材料申请表,尺寸材料申请表一定要依据栏内要求填写,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对于贵重、使用量大的物资,可结合实际需要并按领取时的领取情况多次发放。发放物资时,物资负责人员一定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并征得用户签名。

3.7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组织

首先,管理人员在完善施工组织时,应采取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培养具备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高素质施工队伍,并实行惩罚制度,获得奖励,处罚明确,为后续施工予以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合理控制施工计划,确保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从以材料为中心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以信息集成为平台,促进达成合理的工程规定、开发等数字化管理,从而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

3.8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一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一定要采取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高效地执行施工质量管理程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预防和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增强施工图审查,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对施工图、材料采购清单等具体细节进行把控,并在项目构思和竣工阶段进行反馈。管理人员需要安排各区域负责人进行技术交会,分析项目计划中潜在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监控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确保建设项目管理有效。三是管理人员在完成每道工序的检验后,一定要确保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1]。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涉及的管理流程较多。为此,一定要积极解决存在的管理问题,增强质量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确保最终施工符合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建文.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4):314-315.

[2]崔小英.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1,17(1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