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肺功能与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肺功能与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分析

叶雅靖

三明市第一医院  NICU 365000

摘要】目的:分析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肺功能和智能发育指数中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院内进行护理干预的120例肺炎新生儿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按照随机采样将120例肺炎新生儿分配至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接受转变体位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新生儿肺炎肺功能与智能发育指数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比对比组更好,P<0.05;评价两组儿童智能发育指数评分,研究组智能发育指数评分比对比组更优,P<0.05。结论:转变体位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肺炎肺功能以及智能发育指数的改善,更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与成长。

【关键词】转变体位护理新生儿肺炎肺功能智能发育指数

新生儿阶段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功能未得到完全发育,导致肺部感染引发肺炎,此时患儿多见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急性心力衰竭等临床问题,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可知,新生儿肺炎增加了临床新生儿死亡率。本研究基于新生儿肺炎儿童转变体位护理对于肺功能与智能发育指数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研究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的120例新生儿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120例新生儿利用随机采样法进行对比组和研究组的分类。对比组60例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数量为40、女性新生儿数量20,研究组中男性新生儿人数38、女性新生儿人数22。对比组患儿年龄10~47d,平均(28.50±1.41)d;研究组新生儿年龄12~44d,平均(28.08±1.38)d。两组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样本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选择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将患儿头部抬升30°,并保证头部所处位置高于脚部,保持患儿头部向左侧或右侧偏移,屈曲上肢、上举头部双侧,微屈下肢,外展,臀部垫枕垫,30min后恢复标准体位。3h后,若右侧分泌物多患儿调整至右侧卧位,保持头、背、臀垫小枕,四肢屈曲,30min后调整至仰卧位。左侧分泌物多患儿调整体态为左侧卧位,具体体位姿势与右侧分泌物多患儿一致。护理干预中,若发现患儿肺段下叶分泌物多,选择头低脚高俯卧位,将毛巾置于背、臀部,30min后,调整患者姿势至仰卧位。转换体位前,护理人员应予以胸部叩击,手掌和手指紧贴于患儿胸壁并保持肋间平行。患儿呼气时,手腕轻扣肩下、肩胛骨等位置,每分钟叩击次数应保持100~120次,每个部位应叩击6~7次。叩击时还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不仅如此,为了改善不良情绪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抚触的或播放舒缓音乐进行。体位变换前需要予以叩背干预,需要吸痰患儿也应及时处理,叩击时应遵循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原则。不仅如此,体位变换应根据新生儿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1.3评价和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进行肺炎肺功能和智能发育指数评分的对比与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样本分析所选取的数据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选取为(n,%),计量资料的选取为x±s,临床数据检验分析所应用的软件为t与χ²,P<0.05则证明研究具备临床价值。

2结果

2.1肺炎肺功能

两组新生儿肺炎肺功能比较,改善较好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

表1分析两组肺炎肺功能(x±s)

组别

例数

PEF

VT

RR

MDI

对比组

60

55.94±12.35

6.87±1.24

58.51±12.39

86.08±5.63

研究组

60

67.78±12.24

7.96±1.38

40.53±7.85

91.13±6.53

t值

5.274

4.551

9.495

4.53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智能发育指数

两组患儿接受智能发育指数评分的比较与分析,研究组干预评分较对比组更高,P<0.05。

表2分析两组智能发育指数(分,x±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比组

60

84.32±8.09

86.72±6.36

研究组

60

84.34±7.99

91.05±6.37

t值

0.014

3.726

P值

0.989

0.000

3讨论

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器官纤维毛清除垃圾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导致其容易受到致病菌侵入影响而感染肺炎[1]。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可知,新生儿肺炎会造成其呼吸功能受限、气体交换面积下降,增加患儿并发症临床风险,导致患儿感染和缺氧,甚至令其死亡。受生理特征影响,新生儿支气管平滑肌较薄,呼吸道发育不完善,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2]。转变体位护理干预是指导患儿选择非常规仰卧位,结合治疗需要与患儿临床表现对其体位进行调整,以保证气道清理质量,实现气道内分泌物的转移。此外,体位调整会对患儿膈肌收缩能力产生刺激,进而实现通气功能调节,对新生儿肺不张病症发生风险有所控制

[3]。一般来讲,新生儿肺炎临床常见病变位置为肺后叶与底部,采取体位转变有利于水肿的缓解,对于患者供血功能改善与肺功能改善均有促进意义[4]。结合临床实践研究分析可知,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智力水平改善有促进意义,在体位转变、叩背等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延长了护理人员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时间,对患儿中枢神经有促进效果,提升脑部神经元发育质量。

两组新生儿肺炎肺功能更好的一组为研究组,P<0.05;研究组智能发育指数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转变体位护理可提升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效果,改善肺炎肺功能以及智能发育指数,更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晶. 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分析[J]. 全科护理,2020,18(17):2109-2110.

[2] 马红玲. 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肺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J]. 养生大世界,2023(6):189-190.

[3] 牛春牧. 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肺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4-37.

[4] 李小娟. 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对新生肺炎患儿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7):22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