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1

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张英  

重庆的沙坪坝区人民医院  400030

下肢骨折的主要发生原因多为外界因素创伤引发的,术后功能恢复是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但患者在康复期,一般无法坚持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因此,为了让患者更快的恢复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那么,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中,需要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呢?(1)心理护理:骨折发生后,会因为强烈疼痛、活动受限,导致其长期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等感受,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和蔼的态度,耐心和患者保持沟通,给患者介绍骨折的预后转归情况,进而使患者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增强,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的家属,也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帮助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转变有心理准备、能够细心细致的照顾患者,避免伴有烦躁不安、不耐烦的情绪出现在患者的面前。(2)饮食护理:骨折后,因为患者骨折组织的修复是需要具有合理营养的,应该及时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将此为基础,进行灵活调整,进而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的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同时,还需要避免患者发生便秘,因为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肠蠕动功能会减弱,应该指导患者保持干稀搭配、精细搭配、荤素搭配。禁止食用辛辣性、刺激性食物,多食用粗纤维性食物,并且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多喝水,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3)并发症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末梢血运情况,抬高其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伤口出现渗血,降低患者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温度、感觉运动,注意是否发生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注意患者的原有基础性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干预,对骨折患者的转归十分关键。(4)功能训练护理:①主动锻炼: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做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以及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每次维持5-10s,每组做50次,每天做3-5组,每次训练程度以不引发患者产生肌肉酸痛为止;②关节松动手法:以骨折类型以及愈合情况为依据,对患者的患膝进行关节松动,重点是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首先,对患者实施髌骨松动训练,患者保持仰卧位,稍微屈曲患膝,膝下垫一张薄枕,双手拇指抵在髌骨的上下左右边缘,使髌骨向上下左右逐渐滑动,时间为15-20min,每天一次;然后对患者做膝关节被动屈曲训练,患者保持俯卧位,医护人员一只手需要固定在大腿远端,一手需要握住小腿远端,缓缓向膝关节屈曲方向增加用力力度,患者感受到酸胀疼痛时持续30-40s,休息1-2min后继续重复,每天1-2次;③直腿抬高:患者保持仰卧位时,患肢需要保持直腿抬高,患者保持健侧卧位时,患者患肢保持直腿外展,患者保持俯卧位时,需要保持患肢直推后伸。根据患者的可耐受情况,逐渐从被动到部分助力再到主动,角度由小到大,次数逐渐增多,每天两到三次;④功能牵引:对伸膝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需要应用下肢功能牵引器对患肢进行牵引,在充分固定骨折部位的情况下,牵引质量范围为5-10kg,每次需要以5min为起始,逐渐延长至半小时,直到患者感受到酸胀感为止,每天一到两次。除了通过滑轮牵引以外,还需要鼓励患者保持跪位,在体重作用下,将臀部压向足跟,每次十到二十分钟;⑤物理疗法:对于骨折恢复期的患者,需要给予其高压静电、红光、微波、泥疗、针灸等辅助疗法进行治疗,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骨骼愈合效率得以提升。(5)疼痛护理:关注疼痛护理,和患者保持积极沟通,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进行观察,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正确给予其镇痛药物,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保持放松,缓解患者的疼痛。疼痛一般会在夜间加剧,鼓励陪护白天多和患者沟通,尽可能的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延长夜间睡眠时间,进而使其夜间睡眠质量提升。(6)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以及护理:因为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时为其翻身,并对患者是否出现红肿或者颜色的改变进行仔细检查,若条件允许,则需要给予患者气垫床,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处于清洁状态,尤其是女性患者,其卧床时间长,在小便后,需要及时清理会阴处以及骶尾部,保证骶尾部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