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法解除产后便秘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法解除产后便秘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文静

苏州市中医医院 产科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法解除产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样本,以每组3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前者运用穴位贴敷及腹部摩腹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及腹部摩腹法治疗,症状获得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腹部摩腹法;产后;便秘

便秘为肠腔中粪便长时间留置,致使粪便中水分被吸收,导致排便次数减少的疾病。在患病后,患者会产生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间隔增加等表现。女性在分娩后容易发生便秘,会形成对产妇康复、心理、睡眠等多方面作用,也会导致产妇更为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母乳喂养率。当出现产后便秘后,还会致使腹内压力提升,甚至造成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等。因此,针对产后便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在产后便秘治疗中,穴位贴敷会发挥穴位与用药的作用,能够直接利用穴位渗透药物,效果良好。而且,采取腹部摩腹法可以实现对消化系统的调节,加快肠道蠕动,促使患者排便。本研究通过穴位贴敷与腹部摩腹法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分别为(25.31±2.86)岁、(25.60±2.54)岁。比较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存在产后便秘症状;排便次数明显变少、粪便坚硬;足月产妇;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产后并发症;合并结直肠器质性疾病;合并妇科手术史或腹部手术史。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不食用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教会患者正确排便方式。也结合患者身体情况促使其开展适合运动。还要提供麻仁润肠丸使患者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穴位贴敷及腹部摩腹法。在采取腹部摩腹法时,将双手擦热,在手掌处滴精油或按摩霜,在患者腹部均匀涂抹,以患者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也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合理控制按摩力度。在穴位贴敷中,使用黄芪、当归、白芍、肉苁蓉、火麻仁、枳实、厚朴、大黄,将上述药物捣碎,通过麻油拌匀,在患者的神阙、天枢、关元、大肠俞等穴位贴敷,在轻轻按摩后固定,每天贴敷1次。当患者每天排便为2次或2次以上时,停止贴敷。在穴位贴敷前,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还要在患者贴敷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其是否产生肿痛等情况,若出现相应异常立即停止贴敷。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对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

1.3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便秘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应标准对患者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30)

12

17

1

29(96.67)

对照组(n=30)

9

12

9

21(70.00)

χ2

7.680

P值

0.006

2.2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另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

腹胀

腹痛

纳呆

观察组(n=30)

0.26±0.10

0.25±0.04

0.37±0.09

对照组(n=30)

0.84±0.15

0.72±0.13

0.85±0.15

t值

17.622

18.927

15.029

P值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在临床中,便秘是产妇产后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产后便秘是产妇产后饮食正常,但,大便干燥、排便费力等[1]。产后便秘的出现主要和卧床时间长、大量出汗等因素相关。在产后,产妇会长时间卧床,肠蠕动速度变慢,会导致便秘。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大量流汗表现,身体中的水分不断减少,肠道水分也随之降低,导致大便干结较难排出。多数产妇由于分娩会出现会阴部损伤。该类产妇会因担忧伤口裂开存在恐惧,不敢排便,致使患者便秘。在分娩后,产妇的腹部肌肉会出现一定松弛,导致收缩无力。另外,由于受以往观念的影响,较多产妇在分娩后会进行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摄入,产妇产生便秘。针对产后便秘,若未能及时获得干预,乳汁分泌、子宫收缩会受到一定影响。

穴位贴敷是常用的天然药物外治方法之一[2]。采取穴位贴敷能够使药物直接渗透到患者的身体中,可促进肠道蠕动,也能够刺激穴位神经,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腹部摩腹法具有无创伤、无放射、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可影响肠道蠕动,促进肠液分泌,将粪便软化,让其更容易排出。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法的疗效良好。究其原因,女性分娩后出现便秘主要是由于气血两虚,致使大肠失润。因此,在产后便秘治疗中,应润肠,也要使患者的肠道蠕动功能获得恢复。在治疗时,对患者采取穴位贴敷,使用大黄、厚朴等药物,使患者的排便困难等症状改善。而且,穴位贴敷这一治疗方式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吸收,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采取腹部摩腹法,患者的皮肤温度提高,出现大量能量消耗,影响肠蠕动,使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增加,促使患者排便。基于此,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法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对产后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与腹部摩腹法,能够使患者的便秘症状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罗曼云,张蕊.凯格尔运动联合迎香穴按摩在产后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1):47-49.

[2]彭凤,刘莉,刘陈等.产后便秘中医外治疗法模式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6):89-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