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河北省域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太行山河北省域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郭忠云 樊海峰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摘要:本文围绕太行山河北省体育旅游相关资源展开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起更为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框架展开构想。

关键字:太行山;河北;体育旅游

展开研究之前首先明确体育旅游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对这个概念进行约束,但是对于其内涵的认知,在学术领域乃至于社会上都表现出强烈的趋同特征,即认为体育旅游就是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是要在旅游过程中融合进入体育的成分。单纯的旅游通常都只是观赏,旅游主体对于旅游活动的参与比较有限,而在加入了体育元素之后,游客对于旅游过程的参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这种参与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让景点在游客心中留下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创造额外的利润。如果从体育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角度看,对于游客身体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基于体育旅游这样的特质,很多地区都纷纷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加强了对于区域内旅游资源以及体育运动展开情况的深入考察。河北同样也参与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之中,对于河北来说,太行山是其不容忽视的重要自然特征之一,也成为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想要落实体育旅游发展这一重要问题,还需要围绕太行山展开深入的分析,考察其相关资源的空间布局,谨慎规划,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一、围绕太行山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河北省地处华北,位于山海之间,虽然并没有南方山水险峻秀美,但是也具有独特华北风格。加上河北地区交通通讯便利,消费群体大多以周边为主,包括临近省份以及京津地区。河北作为老牌的重工业基地,为了扭转重工业一头偏沉的不均衡产业结构,一直都专注于生态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倾注了诸多关注。虽然这些年也获得了诸多成绩,但是在与其他省份的横向对比之下,仍然存在差距。

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河北整体情况并不匮乏,本文从太行山着手展开分析,可以发现沿太行山脉有着很多山川景观,如果按照区域进行大体划分,主要涉及冀中和冀南两个主要区域,冀东和冀北两个地区的景点则多围绕海岸以及燕山山脉展开。在冀中地区,包括诸如天桂山、抱犊寨、苍岩山、驼梁、五岳寨,以及野三坡等诸多景点,冀南则以邢台地区作为核心,太行奇峡群景、邢台前南峪生态观光去以及邢台天梯山景区是主要的景点。从人文的角度看,冀中地区的吴桥杂技节是相对来说特点比较突出的,其他相关的人文景观建设虽然也有,但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冀南地区,永年太极拳大会相对来说负有盛名。

从整体看,河北省围绕太行山而展开的旅游建设颇具成绩,但是体育方面的资源则相对而言比较有限。实际上围绕体育方面的旅游建设,河北也做出过诸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来说更多集中在冀北地区,一方面是承德地区草原赛马,另一个方面则是京张之间,因为被之前的冬奥会所带动的雪地运动。但是承德并不属于太行山脉群落,而张家口则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具体到冬奥会所在地,即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则是隶属于太行山和燕山交汇之中。并且因为云顶滑雪公园本身具有先对独立的形象和品牌,因此如果硬将其纳入到太行山体育旅游的框架之下,也并算不上合理,反而会显得鹤立鸡群,无法与其他太行山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

综上所述,可以对太行山河北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展开总结,即目前想要构建起一个相对而言的体系,或者说不同景观点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的群落,还是要以冀中以及冀南地区为重点进行考察和构建,具体来说,就是从保定地区一直延伸到河北最南端的邯郸地区。在这个范围内展开体育旅游资源群落的组织和构建,为游客呈现出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太行山自然特征,同时也通过体育来展现冀中南独有的人文风貌。除此以外,在这个领域之中,还有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就是自然风光的建设,在冀中南地区,一直都比人文建设呈现出更多的侧重,也因此表现的更为成熟。体育作为人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体育旅游体系之中,同样以相对而言的弱势状态存在。对于这种特征,相关部门要有足够清醒的认知,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工作重点放在正确的位置。

二、河北省域太行山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不足分析

虽然在前文中对河北省内太行山体育旅游资源已经展开了基本的分析,但是仅靠基本分析并不能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想要完善我省体育旅游空间分布状态,还需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不足分析。对于当前河北省的体育旅游资源布局而言,突出的不足存在于如下两个主要方面:

1.体育部分明显不足,并且未能与旅游实现融合

对于体育部分在体育旅游框架之下有所不足的情况,上一部分中已经有所提到。对于河北来说,自然景观大多聚集在山河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但是居住于这样环境的人民却并未发展出特色鲜明的运动,仅有的运动也并非每一项都适合游客去参与。例如吴桥杂技,就以观赏为主,无法形成游客的有效参与,因此虽然至今也形成了一个旗帜鲜明的旅游品牌,并且也可以作为一个体育项目,但是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仍然比较有限,难以形成那种众人同乐的活动氛围。而其他很多体育景点,包括诸如网球训练基地等,虽然在体育领域十分重要,也具有一定的参观价值,但是对于普通的,非体育爱好者的游客来说,吸引力仍然不足。

总体来说,河北省的体育旅游呈现出“体育+旅游”的状态,而非“体育”和“旅游”两个方面相互融合的局面。不得不说,对于河北省体育旅游体系构建来说,未来任重而道远。

2.空间布局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未能形成连贯

明确了当前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整体不足之后,进一步深入到空间布局这个问题上进行考察。

前面已经说过,河北省的体育旅游,一方面的问题是体育元素偏弱,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则是体育和旅游两个方面分立而行,看似忽然不干扰,实际上未能通过融合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的效益,既是指品牌效益,也是指经济效益。

一个体系,如果不能形成连贯,就只能作为散点而存在,就像“体育”和“旅游”那样,各自为政。但是在河北省体育旅游这个框架之下,各自为政的元素并不是只有这两个方面。从空间布局看,即便是距离并不远的景点,基本在宣传上也是各自为政的,比如抱犊寨、西柏坡、天桂山,几个景点距离不过百里,但是宣传的时候大多以单独景点作为一个核心展开建设,将几个景点进行捆绑的宣传并非没有,但是整体看并不强。前几年在石家庄出现过“旅游套票”的概念,将周边景点全部搜罗其中,但是套票的发行似乎并没有撬动当地的消费力,所以只坚持了并不长的事件就消失了。

从表面上看,景点之间各自为政似乎影响也不大,但是深入思考一下,这种特征间接决定了消费人群,以及对应的消费能力。诚然河北旅游的盈利能力不足,也有这方面的因素。2019年5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为适应周末短途游蓬勃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品牌宣传,这个口号相对来说是符合河北省旅游定位的,就是一个并不大的景点,一两天就能游览完,甚至于早晨出发晚上回家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对应的,这种小型的旅游通常不会吸引远道而来的客人,消费群体也因此放在京津两地以及河北省内,如果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受众扩大,就是周边的省份,以山西、河南以及山东为主。

如果将河北省的旅游和今年走红的哈尔滨旅游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河北省的景点较为独立分散。在品牌建设方面,哈尔滨的景点状态是,冰雪大世界、湿地公园、东北虎园以及七三一罪证陈列馆,这几个主要的景点都在哈尔滨市,能够形成一个大约5-7天的旅游行程,但是到河北就不太一样,比如前面提到的几个景点,距离比较近的,都在石家庄周围,包括天桂山、抱犊寨以及西柏坡,但是很少有人将这些景点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组合,并且规划一个大约3-4天的行程。所以“周末到河北”固然是对于河北旅游的一个精准定位,但同时也拒绝了一些寻找地方度过长假的游客。

三、构建完整的太行山河北域体育旅游体系

上面第二个部分中提到的两个方面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体育与旅游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实现优化。体育是一种人文层面的传播,在自然景观无法形成对于游客连续有效刺激的时候,体育应当能够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补充予以跟进。体育的出现,除了能够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链条,还能够承担起加深游客参与的重要职责。而形成更为完整的旅游链条和框架,对于河北构建本省品牌,打造旅游形象也有积极意义。希望有一天河北不再是一个“周末”过来玩两天的选择,而是一个能够让整个中国都觉得值得去七天的地方。

首先,想要构建起完整的体育旅游空间布局框架,需要从细节出发展开加强。这是一个很多微观环节相互关联在一起的工作,不同环节之间会构成网状关联,因此很难去总结成为若干要点。具体来说,核心思想就是要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群落,谨慎选择体育元素。

这是展开空间布局的根本。对于旅游资源的分布来说,在一定空间上分布,肯定不是越均匀越好,而是应当考虑形成集群,尤其是要将不同类,在特点上有着明确区分的旅游资源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提供3-5天游览形成的簇。打造出这样的簇,才能帮助打破一直以来“周末到河北”的短程旅游认知,并且进一步吸引到远方的游客,让他们觉得有这么多地方可以玩,值得来一趟。

合理的做法首先是对景点进行考察并且分类,通常在地理位置上临近的景区无法进行拆分,但是略远一点的地方,则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布局,打包宣传。例如天桂山和西柏坡,两个景点之间相距百里,这个距离如果和哈尔滨的几个景区距离相比明显翻倍,但是如果景区之间交通便利,或者可以在旅游旺季,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合理的公交选择,一样可以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旅游资源簇。

其次,在完成聚类的基础之上,为不同的簇添加体育项目。注意体育项目不一定非要是国际上承认的“正规军”,也可以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甚至于是劳动。但是需要注意,体育应当是能够和当地景观实现一定融合的。河北省并非没有擅长的体育项目,就比如网球训练基地或者乒乓球训练基地等,但是如果不能和当地景观进行融合,也很难实现体育旅游框架的构建。在这一方面,河北省并非没有成功先例。例如依照《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狼牙山一些地区修复防御工事、制高点火力网、雷区、弹坑等,为游客提供模拟武器,开展小型军事娱乐活动,同时可以举办狼牙山负重登山赛和山地速降等活动。这样的运动虽然不能完全称之为体育运动,但能够提升游客在景点的体验,加深景点游览参与深度,也能够帮助更好地落实红色文化传播。

四、结论

河北境域内的太行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整体看这些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现在提出体育旅游的概念,对于河北旅游产业的再一次起步,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机会。河北旅游对于自身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融合人文以及体育相关内容,来形成对应的体育旅游框架。而在融合的过程中,谨慎的思考和规划固然重要,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去考察和询问,掌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做出客观判断,才能构建起体育旅游的合理框架,才能形成对于河北旅游业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董立叔.京津冀协同的河北省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体育世界,2019(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