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雪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运动;针灸;机械通气;ICU获得性衰弱

机械通气是ICU患者常见的器官功能支持手段。机械通气患者因病情重,常需卧床、约束及镇痛镇静治疗,易出现生理功能和营养状况欠佳,肌蛋白合成与分解失衡,导致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ICU-AW的发生可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防治ICU-AW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有研究报道早期康复运动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ICU-AW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增加肌肉力量[1]。但机械通气患者在ICU早期因病情重不能主动运动,康复运动需从被动到主动逐渐过渡,其在临床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基于此,我院在早期康复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针灸对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7:13,年龄分布:19-27岁,平均年龄(54.54±2.16)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40:10,年龄分布:19-87岁,平均年龄(56.58±2.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接受机械通气<72h且预计持续24h以上;③如ICU前患者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61分;④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分。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功能障碍、既往精神病史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如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得慢性疾病者;③活动禁忌症,如不稳定骨折、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活动性出血、动脉瘤、癫痫等。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每2h翻身1次,胸部物理治疗,保持双下肢功能位,2次/d四肢肢体按摩,踝泵运动等。

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早期康复运动分层练习:①第一级,四肢关节小于正常活动10°的被动运动,重复5次以上,引导胸廓被动扩张、被动触发腹式呼吸、辅助呼吸机。②第二级,主动活动、仰卧翻身练习、脚踏车功能练习。肺功能练习主要包括有效咳嗽、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用力呼气技术)以及辅助呼吸肌群的训练。床上引导患者梳头、穿衣、吃饭等日常操作练习。③第三级,指导患者床边活动,下肢垂放条件下练习股四头肌肌力抗重。④第四级,床椅转移或坐站训练。⑤第五级,原地踏步及迈步训练。以上训练每周5次,每日2次,每次20-30min。

针灸治疗方法:针灸取穴百会、关元、双侧曲池、双侧足三里,每日针灸1次,每次20min,每5分钟行针1次。待两组患者达到出ICU标准,停止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s,天)

组别

例数

(例)

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

总住院时间

对照组

50

10.40±1.67

17.20±1.64

40.48±2.69

观察组

50

9.44±1.35

13.00±1.48

23.18±2.07

t

-

8.297

9.528

9.425

P

-

0.032

0.007

0.014

3.讨论

ICU-AW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加重其病情,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有研究报道指出,早期康复运动能促进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肌肉力量增强,从而能改善其病情

[2]。但是,机械通气患者在ICU早期因病情重不能主动运动,康复运动需从被动到主动逐渐过渡,其在临床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中医学根据症状、体征将ICU-AW归于“痿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肢体活动障碍与人体营养变化、脏腑气血、情绪变化及饮食习惯间存在密切联系,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为基本病理,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所在,因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气血无法顺利生化,导致血行无力、瘀滞脑络,继而损伤脑髓。故中医在此类疾病治疗中以滋补肝肾、活血祛瘀、通血行滞为主。针刺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依据经络腧穴理论对患者各穴位展开刺激,可有效发挥镇静安神、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效,从而提高患肢肌力。黄帝内经《灵枢·热痹》中言:“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可见针刺治疗肢体功能障碍在我国的悠久历史,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肌力下降有一定疗效[11-13]。本研究选取百会、关元、双侧曲池、双侧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交会之处、能够提升体内阳气,维持阴阳平衡;关元穴归属于任脉,又是小肠的募穴,关元穴具有固本、补益下蕉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此穴位于肘部,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功,用于治疗上肢用于治疗上肢痿痹、瘫痪诸疾;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针灸上述穴位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有利于ICU-AW患者恢复[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红伟,朱劲松,纪祥英,等.早期康复护理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合并肥胖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7):125-127.

[2]刘凤格.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ICU获得性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4):159-162.

[3]肖国锦,岳燕,杨人,等.改良坐位五禽戏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22,40(07):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