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地下车库的方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住区地下车库的方案设计

张超

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1

摘要:合理的住区地下室形式和布局不仅关系到住户的使用舒适及便捷性,其建造经济性在整个住区建造成本中也占据较大比重。无论从住户居住体验还是开发商成本控制出发,地下室设计均至关重要。

关键词:住宅地下室选型,便捷性,经济性

随着汽车时代的发展,家庭车辆保有量大幅增加,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城市环境因素,我国大多数地区住区汽车库均采用地下室的建造方式,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面积在整个小区总建筑面积的占比越来越大,不仅关系到住户的日常便捷使用,而且地下室的单方土建成本远高于地面建筑成本,在整体住区的建造经济性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建筑方案前期,大多设计者对地下室方案不够重视,一方面方案设计对于地下室的专项设计不够专业,同时也因为对于地下室设计重视程度不足。在设计前期能较为准确的确定地下室的合理方案,不仅对地面建筑总体布局及小区路网有较大的反向影响,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计算相应的配套用房指标,避免后续设计阶段的设计反复。

方案设计应熟练掌握地下室前期设计及选型,才能创作出更优更经济更契合的地下室方案。其设计基本原则为:方便住户使用、提高安全性及经济性。

1 方案前期,应首先确定合理的地下室形式

方案初期,根据地块规划条件中容积率及限高要求,可通过指标计算确定居住区采用高层、多层或两者结合的布局,计算出按要求配比的车位数,即可较为精确地估算需求车位;在住宅建筑布局初步确定的前提下,即需初步进行地下室的布局与选型规划。

结合初步建筑布局,合理确定地下室形式、范围及面积;一般来说,高层住宅因消防救援和基础结构埋深的需求,通常选用全地下室,而多层住宅,可以根据需求选型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多层住宅设置半地下车库按照消防及救援设置组团。

地下室通常分为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全地下室完全被土层覆盖,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范围,具有隐蔽性较好、建筑布局较为自由的优点,缺点是采光较差、通风及排烟均需采用机械系统,同时因开挖深度相对较大,消防设备要求较高,造价也相对高昂。

半地下室,利用建筑室内外高差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没有排烟风管的高度影响,可以有效降低层高,改善车库的采光环境,节约能源和造价。同时,可以造成住区地形变化,丰富场地环境,营造多彩丰富的空间;其缺点是因为消防车道设置要求及室外管线的因素,单个半地下室设计范围不宜过大,一般按多层住宅组团设置;同时因气候原因,在北方寒冷地区不宜采用,一方面冬季较深的积雪会影响到通风排烟,降低消防设施性能,另一方面因半地下室半开敞的形态,恶劣天气对半地下室的环境也会有较大影响。

设计前期需综合分析地块建设条件、建筑主体形式布局及经济性要求,选择合理的地下室形式。一般来说,多层建筑可按组团选择半地下室,高层建筑因建筑基础埋深而多选择全地下室,或者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

方案阶段需合理规划功能分区车位的分布,如商业配套用房停车与住宅小区的停车系统应分别设置,便于住区的安全管理及经营的便捷。地下室的布局尚应根据分期开发、分期交付的需求,合理布局汽车库出入口及设备用房,满足先期交付使用的条件。

同时,综合住区内的交通流线设计,确定动静分区。尽量减少车辆在小区内穿行,实现人车分流,减少车行对居民的影响,提高小区的静谧与安全性。

2 汽车库出入口的确定

地下车库出入口需与住区地面出入口结合设置。住区的方案设计在完成最初建筑布局后,车行规划首当其冲。结合小区入口,实现直接入库或就近入库,减少车行流线对住区的影响,给住民带来安全舒适的户外环境,同时也便于值守人员的管理。

采用组团式的半地下室入口应设置在外围车行环路上,尽量避免进入小区中心地带,给住户安全的室外活动环境。

车库出入口处的设计往往结合小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允许高差,在防止雨水倒灌的前提下,合理缩短坡道长度。

3 地下室平面布局

在方案初期,地下室除主要的设备用房如消防水池水泵房、生活水箱水泵房及非机动车库外,汽车库布置的车位数应按需求车位数的1.1~1.15倍,以便后期布置各类车库设备用房减少车位后满足指标需求。

3.1 汽车库的平面布置

根据地面建筑面积计算需求总车位数,结合车库出入口和主楼布局,先行确定地下行车主动线,初步确定停车组团来布置,首要考虑的是住户使用的方便及舒适,布局应流线简洁,停车方便;常采用主动线或主环线串联组团式的布局方式,整体布局紧凑,减少浪费空间,如避免行车道单侧布置车位等,提高空间利用率。主动线的宽度应比规范要求的最小宽度进行提高,便于行车方便,同时也需满足当地交警要求,一般按不小于6.0米控制,停车区的车行道宽度可按规范要求设置。此时应结合地面建筑单体布局的调整,在不影响日照和卫生间距的情况下,布局车位,减少地下室浪费空间。同时如局部设置尽端式车道,需在端部相应预留车辆回转场地。

车位布置一般以住宅北侧边线开始向上布置,因为住宅北侧多为小空间,柱网较小,不便利用,且垂直交通核往往在北侧,便于疏散、交通的便捷流线。住宅南侧往往开间相对较大,可以有限利用。而住宅南侧开间较大,可以有限利用作为车库空间。

3.2 汽车库柱网与层高

合理设置柱网大小,减少梁高、规划管线走向以达到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目标。

汽车库规范规定小型汽车的最小净高不得低于2.2m,其他影响层高的要素为梁高、管线高度及覆土深度;管线包括车库内管线及覆土内管线。合理规划柱网尺寸和管线走向,是减少层高的关键因素。在合理安排机房及其管线的前提下,一般全地下室地库部分层高3.40米、半地下室层高3.10米即可。

柱网通常布置方式为大小柱网设计,短边小柱网,梁高较低,可以布置横向主管线,长边高粱减少管线的穿越,或根据管线调整局部横向梁高等,以便达到节约层高的目标。按常规车位尺寸计算,可采用5.0*7.8米的柱网尺寸。全小柱网布局对于停车方便性及经济性来说,在实践验证中已被淘汰,不宜采用。

以上为经验常规尺寸,根据各地政策及开发要求,可进行微调。

3.3 车位的平衡

平面布局基本确定后,需根据单体楼栋需求车位数进行复核并初步就近划分停车位置,以确保车位平面布置的均衡性,便于住户就近停车,减少人、车在地下室的穿行路线。这点在设计中往往被忽视而造成后期住户的使用不便。同时,当较大开发地块分期或分块设计、交付时,应在本地块或区域中完成相应车位配比,不能总体平衡,给住户提供便捷的停车条件。

3.4 设备用房

住区主要的地下设备用房为消防水池水泵房、生活水箱水泵房、三网机房等,设备用房的布置原则,需在初步了解室外管线的进线位置基础上,设置出线路径和界面,给管线布置创造最佳路径。同时,因防火设计要求,大型的设备用房应集中布置,减少管线交叉,尽量预留足够的出线界面为佳。需注意的是,产生噪音的设备机房不应放在住宅的下方或相邻,以免对地面住户产生影响。

3.5 非机动车库

非机动车库要求面积较小,一般均设置在主楼下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行车路线减少转折,避免使用困难。因为非机动车坡道较长,一般沿地库外围设置,便于就近入库,也减少对地下室中部的空间影响。按现有国情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非机动车出入口建议采用坡道式。

4 结语

住宅小区地下室的方案设计是综合的平面布局,涉及要素较多,需设计人员对于各功能均有相对的了解,方案契合实际,以便后期的深化,减少反复。地下车库的设计因地块千变万化,但究其本质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需设计者在前期精心设计和调整,以达到便捷、实用和经济的综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