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张岩松

启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行知教育理论提倡“生活即教育”。2022年《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然而,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受地区、环境等因素限制,各校的劳动教育资源仍有所区别。因此,在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尝试、积累、反思、改进、完善等环节,挖掘学校周边课程资源,形成更为丰富的劳动课程资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现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劳动教育除了课程教学,还要与课外实践、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场所等,形成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1.社会劳动资源可行化

在2020年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利用节日等育人机会,大力开发学校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学校邀请甜点师指导学生制作月饼,学生还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为老人们打扫、梳头、表演节目,给老人们带去了温暖;通过“学雷锋日”,学校组织学生到南郊村社区清扫社区地面,听爷爷奶奶们讲述雷锋的故事,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江天生态园、启东美术院等地研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劳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2.家庭共育渠道个性化

家庭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务劳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例如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管理时间和资源等等。此外,家庭劳动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家庭凝聚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并为孩子们提供机会去参与这些活动。例如: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布置特色综合实践作业:“超市购物小日记”、“家庭再装修”、“年货我来办”、“年夜饭我来做”等活动,并通过拍照、录制视频、文字感想、制作小报等方式记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家庭生活,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

3.校内实施途径多样化

劳动教育资源括环境资源、物质资源等,服务于劳动课程内容,丰富的资源也可以成为课程素材。例如:学校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来营造校园劳动教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学校公众号、视频号、广播都是传播劳动模范事迹的良好媒介,学校设置“我身边的劳动模范”专题报道,强化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劳动实践“生花”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真实参与到生活中的劳动,各班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拔花生、捡花生、采花生、洗花生、煮花生、烧火等各项工作。学生不仅增强了劳动技能,还锻炼了合作能力。

二、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困境

1.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是劳动课堂的领路人,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做到“教学做合一”。要想运用这一方法,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这一内涵,并加以研究、实践。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和劳动教育的资源开发要求之间相距甚远,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专职授课教师较少,主课课程兼职教师较多;真正开发小学劳动劳动教育资源的教师较少,依照劳动教材授课教师较多;授课教师劳动教育理论理解不够透彻、专业性不足。

2.资源未被合理采用失去优势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是让学生真正通过劳动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然而在开发教育资源时,资源质量的参差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比如:在调查学生“你什么时候参加劳动”这一问题时,25%的学生表示自己因犯错误而被老师、家长要求劳动。这时,劳动资源便成了惩罚手段,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劳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此躲避、抗拒劳动。不仅如此,仍有部分学校的劳动课程停留在打扫卫生、做家务等形式上,并未与当地特色文化、新兴产业、当地乡土文化结合,开发独特的劳动资源,导致优势资源没有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而被白白浪费。

三、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升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

1.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指向“全发展性”

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来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陶行知先生曾有言:“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审查社会需要,依据学生心理,准备种种适当教学机会,使学生得以发展他应付社会环境的人格,制裁天然环境以及具有生利、消闲的种种知识技能。”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应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劳动风尚,加强对课程开发的领导,确保劳动教育的场地、设备的落实;本土产业应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全发展性的劳动资源,欢迎学生进田地、进工厂,多参观、多实践;教师作为劳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对劳动课程的认知,摒弃错误的劳动观念,还要走出课堂研究、走出校门探索,积极提升自身课程开发能力。

2.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实践指向“全生活性”

开发劳动教育资源,除了依靠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提供先进的教育课程,还离不开家庭独特的教育资源。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观念影响着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大多数家庭将劳动与学习脱离,只要孩子认真学习文化课知识,其他什么都不需要考虑,这就导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没有自立能力而从大学退学。因此,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多种形式宣传,转变家长的观念,引导家长理解劳动和学习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顾此失彼。要培养”全生活性“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平台留言等反馈方式与学校沟通,积极配合学生完成学校的特色劳动实践作业,让孩子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自觉参与家庭生活管理。

综上所述,行知教育理论倡导要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因此学校在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时,要以行知教育理论为依托,不仅要关注到“全发展性”和“全生活性”,还应关注学生手、脑、眼、耳的协调关系,让学生真正在劳动实践中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总之,劳动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劳动,而是要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实现全体学生的劳动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