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整治挖掘土地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推进土地整治挖掘土地价值

苏翌博

乌鲁木齐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土地整治主要是对水、土地、植被等资源进行整治。实施土地整治,可以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保证各方利益。具体而言,根据手段不同,土地整治有着不同的整治措施。鉴于此,本文对推进土地整治挖掘土地价值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价值;措施研究;

        随着现在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整治工作也需要不断加大力度进行完善,土地治理还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同时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管制力度。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体系建设,对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设还应当从土地整治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促进土地建设发展。
一、土地整治中土地价值的意义

1、减少违法用地现象

        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村违法用地的现象。就现在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来说,由于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受到外界的管辖相对较少,因此,部分土地被违法占用,用作房屋住宅建设,或者是租赁给他人,影响了土地的实际应用。对于部分农村更是只由村委会做主,对村内土地进行擅自改动,将土地租给企业、用户等,并在原有的农耕地上进行建筑建设,获取利益,这样的行为未经相关部门的批准,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既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同时也有可能对当地居民造成危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现在的部分地区来说,由于长期贫困,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部分居民将目光转向土地,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在农耕土地进行违法建设则会影响到发展。部分居民由于贫困,缺乏足够的住宅用地,因此,在自己的农耕地上进行住宅建设,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就进行施工作业,或者是不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土地建设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费,影响土地的长期发展。

2、减少土地闲置现象

        随着现在城乡区域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迈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基本能够维持生计,这也就导致家中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农村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大多人祖辈都居住在同一村子中,部分人不仅有自己的住宅,还有老人留下的祖宅,多余的房产缺乏有效的利用,或者对于部分外出读书、打工的人员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在城市中买房居住,农村的房产就被空置出来,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二、土地整治措施研究

 1、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理念

        土地复垦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土地功能和格局,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结构,来优化整个地区的水、土壤和空气质量,包括促进山区、湖泊等的生命共同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概念,对森林、农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特征进行了宏观调整,以促进生态功能的显现。生命共同体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前的建设目标,不同角度和结构尺寸在多个层面上构成了建设政策。例如,大型土地开垦针对国家和州级单位,可以利用生态板块来实现对绿色生态社会的构建。小规模土地恢复的范围是在村庄和项目一级,合理化设计景观走廊和景观美化区的设计,增加土地资源的整体生产能力。安丘市土地整治工程必须按照国家生态建设理念和要求建立合理的土地整治工程。其中,土地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项目是重要项目。
2、建立统一组织管理形式,保障资金投入

        土地整治需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土地整治共同责任。土地整治项目是多部门联合系统性的整治工作,各部门应该互相配合,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不同工作都由相对应的部门负责,避免出现各部门互相推卸工作的情况,同时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进而防止各部门规划相互冲突,影响整治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土地整治是针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性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障资金的使用十分重要。土地整理是调整土地结构和土地关系的政府措施,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积极鼓励企业资金投入为辅助的健全资金体系。
3、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大多数的农村土地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目的,着重于大面积平整土地、硬化沟渠和田间道路,这一做法却忽视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应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效益,需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考虑,土地整治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同步进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及景观的多样性

        为有效实现对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的保护,科学实施土地整治,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政府要提高对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的重视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改善并优化生物及景观保护机制,最大程度维持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生物及景观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在部分条例执行时,由于各部门间权责交叉,很容易出现各种限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加大立法力度,严格执法。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整治规划未能建立针对环境评价标准的相关准则。整治过程中,很多地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次,在实施土地整治时,要高度重视生态规划设计思想。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生态环境设计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的生态保护作用。

5、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普及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首先要改进复垦的理论和方法,有关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土壤修复的常用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学习土壤修复等方法,学习该领域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具体的生态级别的土地类型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并重视宏观层面的空间格局调控和微观层面的农村规划、景观设计等方法的结合,努力保护当地的生态景观和生态要素。

三、结束语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土地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动力,多数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土地整治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为人口生活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土地整治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综合治理体系中的内容了解不够充分而导致了部分问题的产生,为更加有效的解决日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已有问题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内容进行透彻的分析与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土地综合治理规划内容,确保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邓杨琼.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的西湖模式[J].浙江经济,2019

  [2]代荫.基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整治布局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3]王欢元.土地整治年限对风沙土区土壤养分的影响[J].西部大开发,2020

  [4]曾怡.大都市郊区“多功能导向型”农村土地整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