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8
/ 2

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万鹏

湖北寺坪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441604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对电力的发展以及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和智能系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主要根据了国外最先进的电力设备管理模式,阐述了电力行业中安全生产智能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同时根据电力行业在转型设备管理系统中所出现的难题,给出了该生产智能系统的具体功能实现与设计方案。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设备;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电力行业不仅仅面临本土企业的压力,还有与国外公司的竞争,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基本完成了智能企业的发展,其中还涉及智慧公司的管理模式。按智慧管理模式的管理范畴分为基建管理和电力系统生产管理。

1 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管理的发展上,电力企业转型首先要按照企业对技术管理的发展要求,引进国外领先的技术和装备管理,进行电力企业转型的有效质量控制,推动公司进一步的成长。在国际上先进电力产业发展中,不但具备了完整的装备控制与保护体系,还同时具备国际领先的管理技术(主要通过电力设备的视频实时监控),为电力企业科学高效的装备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推动电力行业的现代化管理。

电力设备安全管理的智能系统,根据各种电力设备、主要附属设施及其辅助装置,并按照电气装置的健康状况,分运行、A修(大修)、B修(小修)、临时检修等阶段。主要采用电脑智能管理系统实施控制,以提升电气设备的水平与功能。电力设备安全的智能系统的主要特点可包括静态控制与动态监控。它具备操作控制、状态控制、存储管理的整体控制功能,可按管理层进行控制。通过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体系,根据设备管理水平,实现当时任何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物料存储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实施设备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目标。

2 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电力企业生产设备运行状态不理想,导致按期完成电力生产计划受阻。在通常情况下,当设备有效工作时,设备投资将达到超额产出。由于设备投资主要是指原料、机器设备和人力。而设备输出则是包含了成本、输出、质量、安全、交货时间等。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转型,并通过对设备的输出和投入时间的校验,来判断设备的工作质量。但目前,中国许多电力企业都还处于对机械设备管理维修方面的被动管理状况,主要依靠个别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因为现场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人员分工太明确,操作人员认为只对机器有操作的义务,没有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全面设备管理的观念,常常导致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检修人员不协调,不能准确判断生产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况,而且,拼设备追产量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电力企业在电力需求高峰段属于连续运行,设备24h运转。所以随着生产时限的延长,生产线容易超负荷运行或者疾病运行,加之对机械维护的不足,导致生产机器设备失效率不断增加,造成电力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造成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工厂在解决设备管理困难时,迫切需要依靠有效的智能化电力设备管理。

3 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平台设计

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是主导电力企业设计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关键,因此必须结合设备维修制度、电气设备的故障控制、电气设备档案管理、对维修方案提出建议等重要因素,以形成正确、合理的电力设备管理制度。电力设备管理能够利用人机交互进行设备管理工作。客户能够设定动态功能,按需要控制设备,为电力企业的设备相关信息的操作创造更安全的条件。系统能够设计成自定义状态,并能够实时控制设备的动作。

3.2 系统功能

设备缺陷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票管理、账本管理和维护决策支持是电力设备管理系统的六项主要功能,它们决定了设备维护方案的建立。

(1)缺陷管理。它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过程。从发现电力设备的缺陷到消除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和记录。分析机器设备的缺陷类型和零部件,考虑修理计划和设备更新,电力设备管理也能提高更有效的电气设备缺陷消除效率。

(2)检修管理。对各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记录,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监控设备对设备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遵循电力设备的维护规则。维护管理不仅只限于对维护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还需要记录电力设备的异常情况和等级信息。

(3)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的档案中包括了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安装时间、保养记录,还有其他信息。所以设备的档案管理人应当客观全面地记录相关信息,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为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信息保证。

(4)工作票管理。对电力设备投产运营期间形成的所有工作票进行完善的备份,为今后的数据查询奠定基础。电力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更完整的工作票,逐渐代替以往的工作票。

(5)设备台账管理。电力设备安全和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是设备台账。设备台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主账控制、财务管理、记录管理、设备结构明细管理、设备档案管理、参数信息控制。

3.3 数据存储设计

中国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集中使用了标准,分为IEC61968标准和IEC61970,后者的应用频率更高。而IEC61970标准则为CIM(通用信息模型)和CIS(组件接口规范)。因此CIM标准拥有更高的应用程序价值。其功能主要是描述能源管理的主体,并有助于电力企业管理数据模型的构建。而尽管CIM提供了更全面的功能,但由于其无法集成业务流程数据管理或存储数据。所以,Oracle数据库已成为企业缺陷管理数据的主要储存渠道。

4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建议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公司强化在职工培训中对安全意识的培训,从而进一步认识安全风险及其对人人的不良影响以及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让公司全体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高度警觉,并始终有威胁感。同时完善公司安全管理网络,通过对员工的集体指责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则,由上级对公司员工开展系统训练,形成高效统一的员工集体,共同关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公司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电力行业要设立安全工作责任部门管理制度,并确定各作业领域的安全问题的人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妥善贯彻落实。管理者应该将员工对薪酬、奖惩的态度联系起来,并让员工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未来和组织的命运的影响。

(3)加强工作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可以停留在表面的简单数据上,因为不管多少项详细的研究与论证都是为了应用于实际项目,但在实际环境中却可以出现许多随机的情况。这就需要安全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工作情况的观察,在工作中、工作前期、工作完成后需要反复考察工作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公司要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在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电能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电力公司的设备经营等日常管理工作。采用数字化管理,公司能够提升制造质量,减少产品维修成本,从而给电力企业的长远经营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杰韬,王泽涌.数据实时分析的电力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设计[J].能源与环保,2022,44(12):256-261.

[2]常帅.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2,24(18):122-124.

[3]曾赳.电力建设行业班组安全生产工器具共享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No.216(22):222-224.

[4]崔晓飞,徐策,林国成.基于多维数据环境的电力数据中心安全生产分析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1,40(07):42-44+52.

[5]刘璐,高月娥,张岩.基于VR技术的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系统研究[J].大众用电,2021,36(05):60-61.

[6]宗耀.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措施[J].光源与照明,2021,No.151(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