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7
/ 2

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

胡莉

武汉核子华曦实验室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207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判断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就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本文首先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思考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探究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路径,希望能促进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各个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途径。临床检验实验室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实验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检验实验准确性。在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是对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行的相关思考。

二、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自动化程度较低

    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已经在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仍需要依靠人工完成,例如需要人工填写实验记录以及对个别数据进行人工计算等等。受到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工作的开展效率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限制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质量。

(二)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临床检验实验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就是安全管理问题,尤其体现在数据传输不稳定以及数据存储受限等方面,一旦出现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风险问题,将会造成检验结果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会导致检验数据丢失以及被恶意篡改等问题。

(三)缺乏信息化建设与人工管理的协同发展

    纵然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技术愈发完善,但是实验室开展的日常检验工作仍有部分工序需要人工参与。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按照预期目标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数据管理。目前,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技术系统与人工管理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人机协作的工序出现问题的概率明显更高,

三、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

(一)强化自动化系统建设

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自动化实验体系建设首先应从设计入手,将重点放在结合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自动化建设上,根据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需求进行设计,并尽可能的在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实现检验需求以及检验标本与数据的有效交互,同时将强化自动化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目前很多临床检验实验室仍采用费时费力的手动操作实验方式,而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强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

从信息化系统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实用性是除安全性外最为重要的要求,应当能在保证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基础上,使各种临床检验工作都能与其匹配,设计简单、清晰的操作界面,促使所有使用者都能轻松利用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实验操作及数据管理[1]

(三)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人工管理的协同发展

提高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效果的重点就在于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人工管理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优势与人工管理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作用,以此来解决存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系统与人工的协同发展关键点是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与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紧密配合,进而找到更为合适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科研力度

    临床检验实验室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科研力度,做好实验室数字化控制工作与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工作,研究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新型物质与技术的应用。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尤其是关注技术不足问题。临床检验机构应当与科研机构之间紧密配合,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持基础,不断思考人机交互技术的完善途径,全面提高使用者的信息化系统操作效率,优化临床检验实验室的数据处理、分析、存储能力[2]

四、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

(一)标本管理安全

    传统的标本管理方式是一起接收检验单及标本,将检验申请单与试管分开,在标本试管上粘贴检验单号,随后检验单交给录入人员进行资料信息的录入工作,将其传递至检验操作人员端,最终开展对应的待检验项目[3]。这种标本管理方式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依靠人工参与,极容易发生标本混淆、调错的情况。信息化建设模式下,标本管理采用的是条码扫描匹配方式,在采集标本时就在试管上粘贴条码,条码信息涵盖了标本所属者的身份信息及检验信息,临床检验实验室接收到标本后只需要扫描上面的条码即可开始进行检验。

(二)检验操作安全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检验方式进行了转变,不再完全依靠单一的检验人员展开工作,而是根据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具体工作范围及相关要求设置参数,建立自动化检验工作操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都分配相应的操作管理人员,进行节点设置,节点操作后点击完成就会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工作节点,并且系统能够实现对检验工作状态的实时跟踪,第一时间了解检验进度与检验结果。为了确保检验操作安全管理质量,避免存在检验过程不合规或者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检验操作完成后,应将检验单上传至实验室领导进行逐级审核,如判定不通过则直接返回至操作人员节点进行二次检验,且每个操作节点都能进行单独检验,最大程度的保证操作安全性,避免因人为因素出现检验错误。

(三)共享数据安全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应构建由界面、业务与数据组成的三层自动化体系,重点关注增强检验操作管理系统的应用灵活性。想要进行数据访问职能通过服务器终端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共享数据安全管理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每个节点操作人员操作权限的合理分配,限制工作人员对检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的控制,即便赋予了工作人员修改的权限,在进行修改操作时也要详细填写修改理由并接受上级领导的审核;如工作人员具有单据删除权限,在操作时要填写相应的删除单据申请表,从而实现对共享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化过程,应当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上,并通过强化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人工管理的协同发展、加大信息化建设科研力度等策略实现更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效果,为推动临床检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武丽娜,刘峰廷,马现福,等.中医药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9):927-933.

[2]严烨,惠卫甲,杨雯,等.现代化智能实验室平台建设概述与设计[J].中国标准化,2023(19):192-197.

[3]柳倩,俞德晶,张来宾,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