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7
/ 2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探索

高畅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141

摘要:工程造价管控属于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与各项目环节有着密切关联,需要采取有效的管控手段,对建筑工程各项建设成本进行严格管控,保证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建成。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较长,所需要应用的资源类型多、数量庞大,在缺乏有效防控管理的方式下,则可能会出现各类资源滥用或者浪费的问题,直接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能够在工程施工前,基于工程建设的方案与要求进行成本控制分析,在施工中夯实监督管理,确保各类施工材料的合理应用,及时发现且处理相关问题,确保企业各类资源的应用的有效性,对企业的持续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可以基于工程建设的方案,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成本控制的方案。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能够从施工前、施工中及竣工后进行全程造价分析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前,在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造价控制人员全面分析与专业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在施工中全程监督造价方案应用的情况,且结合具体问题及时调整管控方案,确保造价控制方案应用的可行性与积极影响。在工程竣工后,将预算与实际投资进行对比,通过项目后评价起到借鉴意义,预防后续项目发生同样的问题。

2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的不足

2.1管理控制观念缺失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成本和动态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与不足。现阶段,我国在此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管理方面一般只关注施工材料。编制招标控制价时,未对建筑材料、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全面考虑,仅依据计价要求与设计图纸制定招标控制价。大多数建筑企业不注重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并且管控经验不足,在决策方面未能将工程建设和市场具体状况相融合,使得在建设期间难以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不了解实际价格,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出成本管控的作用。

2.2动态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因为自身环境不同,所呈现的发展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其中很多发展不足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企业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如果没有有效落实造价动态管理制度,那么就会容易导致工期造价超出预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造价动态管理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有资金浪费、工期延长等等,这些原因都是因为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人员无法从根本上管理造价。

2.3责权不明确

在建筑企业内部,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对于造价动态管理工作,显得不太重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实施起来相互推脱,存在责权不清问题,同时也出现多头管理现象,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比较混乱。不可避免在管理的时候出现管理穿插项目,有的时候在遇到棘手的管理问题时,相互推脱。

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措施

3.1提高对工程造价动态管控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企业对工程造价动态管控重要性的认识,是推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体系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充分的认识,很难对动态管控体系下大力气提升。企业内部需要充分意识到项目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的巨大正向推动作用;意识到实施动态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有效地将项目的实际成本压缩到合理范围,使整体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和承建方、投资方等参与者对项目的开展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能够清醒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势,对参与者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策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前期决策阶段

在前期项目决策期间,造价工程师可根据建筑工程的地点、施工要点、施工工艺、承建人员等情况进行动态造价管理控制,同时在规范的造价管理中给予工程人员专业的表单报告,以便核查项目的收益、状况及管理需求。在此过程中,相关专家可参与决策阶段的管理过程,分析不同工艺对工程的动态影响因素,以便提炼造价管理的需求及技术要点。另外,分析造价和所使用材料、物力、人力之间的管理,在动态管理支持下发现项目决策期间的潜在隐患,可在规范的技术支持下提升动态造价控制的科学性。总之,在策划阶段造价管理期间,造价工程师应当严格分析、预测工程的安全隐患,再给予必要的控制与协调。

3.3招投标阶段

招标文件准备:在准备招标文件时,应对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这包括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材料价格的调查研究、人工费用的估算等。确保招标文件中的造价信息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实时变化的调整:在招投标期间,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成本因素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时的市场情况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调整。可以借助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或工程造价软件,及时获取和更新成本信息,并对投标报价进行调整,以确保价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工程建设周期的考虑:在进行工程造价编制和调整时,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周期和施工进度。长期项目可能会受到通胀、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未来的成本变动趋势,并将其纳入造价管理的考虑范围。质量控制要求的考虑:在进行工程造价编制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质量控制所需的相关措施和设备可能会对项目的造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造价管理中进行充分的预算和调整。

3.4优化设计方案

要想提升造价控制有效性,必须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保证不会出现后续反复修改,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具体来说:第一,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较高设计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图纸设计,严格把控设计图纸质量。第二,在项目施工图设计环节中,应结合投资估算和实际施工内容进行分析,制定成本指标,确定各个环节的成本量,并在设计图纸和方案中体现出来,确保设计概算不超投资估算。通过各个环节的定额设计,保证整体造价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根据建筑工程周期和施工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建筑施工经济效益。

3.5施工阶段管理

第一,应当采用BIM技术分析施工图纸及合同内容,探查技术与经济投入之间的直接关系,以提高施工方案的严谨性。在此过程中,造价工程师需结合工程特征分析施工规模及材料的使用、库存情况,以便在多次结算、控制期间列出完整的项目清单,待完成造价管理后,再进行竣工验收。第二,造价工程师应当使用BIM技术进行建模控制,通过在软件中输入完整的工程信息,同时依据设定的管理方案及运行公式确立项目信息模型,展开针对性的控制与协调工作。例如在材料采购期间,造价工程师可录入材料的型号、规格、使用量及使用需求,以此分析不同项目可预期支出的资金投入,进而控制整体工程的总价成本。第三,在部分项目变更期间,造价工程师需要运用BIM技术中的索赔管理模型分析影响变更项目的工程量及工程区域,通过在科学的管控措施来控制项目的成本支出,从而减小项目变更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负面影响。同时,施工方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信息核对,在科学的成本控制期间对工程变化情况进行反馈,以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工作对于建筑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造价工程师应当在造价期间应用全过程动态控制,分析影响工程的决策、招投标、设计、施工现场造价的技术要素,提高动态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动态控制期间,造价工程师也应当对施工现场及操作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探讨各项工艺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展慧莉.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17):79-8

[2]王慧英.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6):28-29

[3]熊淑芳.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降低工程造价的应对措施探析[J].中华建设,2020(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