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马盼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36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使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态度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例以护理差异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态度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态度与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期间可以促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知识,将患者产生的一系列不良行为及时改善,进而有效缓解患者所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行为干预;态度评分;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临床发生期间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情况,常见症状包括胸部不适、呼吸困难以及心绞痛等,在疾病进展期间还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和猝死[1]。发生冠心病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患者患冠心病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对疾病治疗有良好的认识和了解,必须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在护理期间及时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故如何改善患者认知行为、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减少患者心理困扰是当前临床实践的重点研究问题。认知行为干预是指在与患者沟通期间可以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患者也可以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操作的落实,基于此,本文对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冠心病患者40例以护理差异分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56±5.19)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6.88±5.6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后未存在差异性表现(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状况以及医生的指示,制定符合患者恢复情况的护理方案,从入院前药物选择、病症观察、膳食调整、日常保健到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全面提供优质服务。

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情绪进行全面分析,与患者进行深入探讨,帮助患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身体健康,并给予患者专业的指导,在沟通期间,通过口头指导帮助患者逐渐了解自己不当行为及其造成的伤害,引导患者逐步纠正误解,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可能引起冠心病的因素,积极帮助患者认识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和思维;其次,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将根据患者病情量身定制一套专门的放松训练计划,包括深呼吸、全身肌肉拉伸、瑜伽等,训练期间多用言语鼓励,以提高患者积极性和依从性,指导患者每天做适当的放松训练,并选择舒适的姿势闭目放松,指导患者通过鼻子呼吸、撅起嘴唇呼气等方式放松;最后在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应巧妙运用心理疏导的作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通过引导、安慰更好地帮助患者,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并注意患者的服药情况,提醒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过分饥饿或过分饱腹,以免疾病加剧。

1.3观察指标

患者态度评分采用 CAS-R 量表,分值越高越好,而心理状态评分应用SDS、SAS,分值越高说明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数据经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P0.05的方式表示其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态度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态度与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态度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n,x±s,分)

组别

n

CAS-R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0

25.35±2.23

32.65±3.98

46.35±5.26

30.13±4.65

44.46±4.98

33.35±3.65

对照组

20

25.64±2.34

27.43±3.42

45.26±5.34

38.62±4.92

44.17±4.76

42.13±4.01

t

-

0.401

3.221

0.650

5.609

0.188

7.241

P

-

0.691

0.003

0.519

0.000

0.852

0.000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发病率非常高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时间长,容易复发,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恶心、胸闷、呕吐以及疼痛[2]。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休克和猝死风险可能逐渐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积极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重构患者的认知框架,消除消极的思维模式,让患者采用以正确的思想面对自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和战胜疾病的自信,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进一步缓解负面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态度与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自己对病情担忧、陌生环境等因素很容易引发患者负面情绪,有些患者也会对治疗产生抵抗力,且患者对疾病自我了解较少,因此,提供科学的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意识和依从性尤为重要

[3]。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进一步提高患者身体舒适度,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情绪状态,患者负性心理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39-340.

[2]戴武艺.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7):65-67.

[3]张芳.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