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陈翔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医院  350015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牵引复位治疗,实验组40例,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牵引复位;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复位及良好的固定,而保守治疗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由于该骨折多伴有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损伤,且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凹陷,手法复位不易达到理想位置,传统手法复位具有一定难度[1]。所以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总结了2种牵引复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l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手法复位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80例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2月~2023年1月,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45.2±5.8)岁;实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3~75岁,平均(45.4±6.1)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Colles骨折;闭合性骨折,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或精神障碍;不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或无法配合随访。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将布托固定患侧肘部及胸部,然后沿前臂长轴方向进行持续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0~1/6。复位完成后行X线检查,了解复位情况。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嘱咐患者伸直患肢并放松,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上方,拇指放置在骨折远端进行拔伸牵引。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维持牵引并以另一手食指或中指置于骨折近端向桡侧及掌侧顶推[2]。之后用小夹板分别于前臂中下段、腕关节、手掌及手指固定。夹板固定后维持牵引状态。

两组患者在复位完成后均进行常规的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均为4周。固定期间进行适当的腕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包括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等。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较好,腕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低于50%;无效:治疗后患者骨折未愈合或愈合不良,腕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超过50%。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骨折移位、夹板过敏、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骨折移位+夹板过敏+肌肉萎缩)/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

实验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等腕关节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

组别

例数

腕关节背伸

掌屈角度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40

23.31±10.61

33.78±7.61

25.85±10.66

34.51±6.63

实验组

40

23.34±10.63

42.86±10.42

25.91±10.59

46.62±6.48

t

0.0126

4.4507

0.0253

8.2615

P

>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40

15(37.50)

16(40.00)

9(22.50)

31(77.50)

实验组

40

17(42.50)

21(52.50)

2(5.00)

38(95.00)

X2

5.1647

P

<0.05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 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例数

骨折移位

夹板过敏

肌肉萎缩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40

5(12.50)

2(5.00)

1(2.50)

8(20.00)

实验组

40

1(2.50)

1(2.50)

0(0.00)

2(5.00)

X2

4.1143

P

<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累及桡骨近端关节面,并呈连续性中断的骨折。在临床上,Colles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包括撞击、挤压等,间接暴力包括跌倒时掌侧外力、肘关节外翻、跌倒时腕部暴力等[3]。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凹陷,手法复位不易达到理想位置,且骨折线常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美观,造成患者心理负担。

常规手法复位,尤其是前臂旋转及掌倾角的调整,并不能使骨折端获得完全的复位,不能纠正骨折端的畸形愈合,患者无法在牵引下完成腕关节的主动屈曲及伸展活动,尤其是前臂旋转活动。小夹板固定是在牵引复位的基础上,应用小夹板使关节面紧密接触,通过外力维持其稳定的一种治疗方法[4]。目前认为,其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易掌握,能保持骨折端的解剖结构和位置,可有效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在牵引复位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牵引方向和力量,使患者易于接受,能维持关节面的解剖结构[5]。在骨痂生长形成后,可迅速拆除小夹板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效果优于常规牵引复位治疗。实验组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更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安全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能够更好地固定骨折部位,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避免了对皮肤的刺激和夹板的松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聪,黄晓夏,孔维奇,买买提艾力·吐孙尼牙孜,刘凯,赵岩.两种术中透视方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固定时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5):341-347.

[2]王江平,王震,李宇卫,李晓春.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肢体远端牵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3):41-43.

[3]穆合甫尔·买合斯托夫,卡德尔·伊明,张群,迪丽努尔·阿布都克力木,胥伯勇,曹力.两种石膏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J].新疆医学,2022,52(2):151-153.

[4]何亚青,何博文,蔡桦.两种植骨材料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2,25(2):222-227.

[5]胡春鹏.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用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