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岭南近代建筑保护及活化利用新途径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对岭南近代建筑保护及活化利用新途径的思考

罗淮映

珑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岭南地区的近代建筑是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然而,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遗失的风险。保护和活化利用这些建筑成为了岭南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任务。本文旨在为岭南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些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同时为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岭南近代建筑;保护;活化利用;新途径

引言

岭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拥有丰富的近代建筑遗产,这些建筑物展现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岭南近代建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拆迁、老化、损毁等。因此,保护和活化利用这些建筑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制定保护政策和法规

针对岭南近代建筑的保护及活化利用,相关人员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合理制定保护政策和法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为此,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如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建筑群或区域。期间需要创建建筑遗产清单,明确列出需要重点保护的建筑物,如陈家祠、荔湾煤气厂、南澳岛灯塔等等。同时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岭南近代建筑保护机构,负责规划、管理、监督和执行保护工作。该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社会代表组成,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还应当同步设立专门的建筑保护基金,用于资助建筑的修复、保养和保护工作。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当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目标和步骤。包括修建和改造审批制度、建筑维修和保养制度、文物鉴定和评估制度等,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确保保护政策和法规得以有效落实,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岭南近代建筑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为此,需要建立建筑保护巡查、检测和监控机制,制定相关的执法标准和程序,对违法破坏和侵害近代建筑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此外,还应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岭南近代建筑保护。通过建立奖励制度,对保护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也可以提供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和土地使用优惠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领域。

2 加强宣传和教育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岭南近代建筑保护,相关人员还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岭南近代建筑的认知和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近代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激发社会各界对于保护工作的参与热情,以提升保护工作的成效。

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岭南近代建筑保护专题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移动应用程序等多种宣传平台,向公众传递保护近代建筑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发布建筑的历史资料、照片和相关的活动信息,提高公众对近代建筑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定期组织岭南近代建筑的展览和活动,包括临时展览、常设展览、主题展览等。通过展览的方式展示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之处,激发公众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还应当积极制作宣传册、宣传片、教育手册等宣传资料和教育材料,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岭南近代建筑的历史、特点和保护知识。这些资料可以向学校、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免费发放,以普及保护知识。此外,还可以举办岭南近代建筑保护研讨会和培训班,邀请建筑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建筑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当鼓励公众参与岭南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例如通过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增加建筑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3 开展多元化活化利用

除开展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对岭南近代建筑的保护外,相关人员还应当结合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活化利用措施来重新激发岭南近代的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此,相关人员可以将岭南近代建筑转换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通过引入文化艺术、设计、手工艺等创意产业,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创产业园区。例如可以将广州西关大屋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用于展示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也可以将金山谷文创园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茶文化体验区、艺术展示区、手工艺品制作区等。同时,也可以将适合的岭南近代建筑转变为旅游景点,开展休闲观光服务。通过修缮和保护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提供专业导览服务,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岭南近代建筑的背后故事和价值。例如可以将广州海印长堤改造为旅游景点,在长堤沿线设置展示岭南传统文化的展览和表演区域,如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美食等,以增加游客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还可以将部分岭南近代建筑改造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艺术、音乐、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例如可以在陈氏书院中中开设古代文化、书法绘画等教育培训课程,利用其独特的环境和历史氛围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此外,也可以将岭南近代建筑打造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和欣赏。如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文化讲座、电影放映等,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期间可以与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学术界合作,举办专业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岭南近代建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4 创新科技应用

在对岭南近代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时,相关人员还需要积极应用各种新兴科技,为相关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例如在工作期间,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和激光测绘技术,对岭南近代建筑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记录。通过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和细节转化为数字模型,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建筑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这样的数字化记录不仅可以作为保护和修复的参考,还可以用于教育、研究和展示,提供更多的交互和多媒体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来建立智能化的监测和保护系统,实时监测岭南近代建筑的结构和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可以以更直观、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和体验岭南近代建筑。通过戴上VR设备,人们可以漫游于建筑内部和外部,感受历史的氛围;而AR技术则可以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信息相结合,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的互动和解说。此外,还可以建立岭南近代建筑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集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建筑数据、修复经验和研究成果。公众和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指导,参与到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中。

5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岭南近代建筑的重要性,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岭南近代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视,并结合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做好相关工作,以有效保护岭南近代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创造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政,唐雪萍.烟台近代建筑旅游活化利用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3):84-85.

[2]林波荣,吴一凡.历史建筑的绿色可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J].世界建筑,2022(8):22-25.

[3]白鹏,杨野.城市化进程中沈阳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8(6):168-168.

[4]宋妮.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路径研究[J].东方娱乐周刊,2022(8):0171-0173.

[5]艾楠.老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

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