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粮食安全储藏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农户粮食安全储藏技术探析

苏维

中央储备粮农安直属库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农安  130203

摘要:农户储备制度是我国三级粮食储藏体系中最主要的一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就农户粮食储备的意义,农户的粮食储备情况,以及粮食安全储备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农户粮食;安全;储藏技术

引言

十八大后,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加,产量再上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道路。这不仅得益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得益于对全球食品安全的保障。当前,国家、地方和农户三个层次的粮食储藏体系已经形成,其中,农户的粮食储备占全国粮食储藏总量的40%—50%,因此,农户的粮食储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1.农户粮食储备的重要意义

国际上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应占该年度总食物消耗量的17%18%,即假设一国每年消耗10亿t左右的食物,则政府将储备一亿七千万八千万吨的粮食储备,而我国储藏的比重远远超过国际通用储备的35%40%,最大储藏量为2.65亿t。而要确保粮食的安全储存,除了要有良好的粮质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仓房、整洁的储粮环境、科学的管理和便捷的后勤运输等硬、软、硬三个方面。我国拥有良好的粮食仓库容量已达6亿5千万吨,年存储成本高达5万亿元,是国家财政的重大开支。而作为国家储备系统中最主要的一环,农户的粮食储备在我国的地位日益突出。

(1)农户储粮可有效分担国家储备仓储容量,降低国家仓储费用。充分协调好国家、地方政府及农户三级系统的粮食储备体系比例关系,可有效缓解国家仓储容量,进而减轻国家仓储费用。

(2)农户储粮行为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更大。农民的粮食储备,主要用于今年的口粮、饲料、种子等,剩余的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因此,在不同的销售时段内,对食品的价格有正向的作用,根据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在20%-30%之间。

(3)农户储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农户粮食储备基本解决了我国5亿多农民的粮食安全问题。由于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较大比例,农村粮食供应有保障,全国的粮食安全就基本实现。

(4)农户储粮可有效缓解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比例不适等矛盾。有了足够的农户粮食储备量,就会有效降低粮食市场供应量,而减轻粮食协调运输压力。

(5)农户储存粮食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治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史的经验表明,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农户可以迅速地将自己的粮食储存起来,手里有粮食,心里不慌,这样就能让乡村的社会秩序得到很好维持,同时也能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2.我国农户粮食储藏现状

农户储存粮食的主要方式是在自己的庭院和田地里用“地趴”储存,或者采用“玉米楼子”或者简单的储存工具来储存。“玉米楼子”贮粮可使粮食减产3%以上。但是,由于有大量储粮的农民,往往要建好几座“玉米楼子”或者仓库来存放,投资费用过高,目前多数还在使用“地趴”的方式储粮。至少要等到夏天的时候,粮价才会上涨。而储藏设施和储藏技术的提高,也将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家庭储粮存在着霉变、虫蛀、鼠患等问题,喷洒农药、使用老鼠药等引起的二次污染,对粮食安全储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农业部大样本调研发现,我国目前存在着设施落后、储存技术落后、储存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我国农民粮损失高达8%10%,年损失约为75亿-100亿公斤,占黑龙江省2022年粮食生产总量的10%。

3.农户安全储粮的注意事项

3.1.储前准备工作

3.1.1.仓库和装具

库房或谷仓的屋顶应该不漏水,地板要干燥,墙面要整洁,不能有老鼠洞和虫眼,门窗要紧紧地关紧,可以随意切换,在使用前要进行清洁,防止在里面留下有害生物和虫卵。

3.1.2.粮食处理

新收获的粮食应经过清选,水分也应符合相关要求,见表1。不同品种、水分、净度的粮食应分别存放,存放前如发现粮食已经生虫要与未生成虫粮分开存放。

3.2.粮食堆放方式

粮食可采用袋装或散装贮存。如果是袋式储存,可以将袋与袋之间有规律且无间隙堆积,形成固体堆,也可以形成井字形通风堆。散储是指散粮、围仓、散仓等形式的粮食散储。合理的堆码方法,既方便了仓储管理,又能使库房或设备的有效使用。

3.3.储期管理

一是定期检查。应定期检查储期粮仓的各项参数,如,粮食水分、粮食温度、仓内温湿度、仓外温湿度以及害虫密度,还要不定期地检查粮食色泽、气味,仓房是否漏雨、仓房内是否有虫鼠迹象,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二是预防粮食结露。结露是粮层空隙间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温度下降,水蒸气便在粮粒表面凝结成水滴的现象。结露后粮食水分增加,如不及时散湿极易导致粮食霉变或腐烂。三是预防粮食霉变。霉变主要是由于粮食中有微生物大量繁殖,粮食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致使粮食品质劣变,严重时会对人和畜禽产生毒害,应严格预防。四是预防虫鼠。常见的储粮害虫有昆虫类和螨类。既可能是仓房、装具有虫卵,也可能是连同粮食一起进入仓内,还可能是粮食储藏期间由仓外飞进仓内的。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例如在库房的门窗上安装纱窗,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药剂防治,但是要按照有关的要求,用药的品种和用药方式,尽量避免对粮食造成二次污染。啮齿类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动物,如果在储存期间防治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鼠类泛滥,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要注重仓库周边的清洁,堵塞鼠洞,让老鼠无处藏身。如果发现了鼠患,可以使用鼠笼和鼠夹等物理控制手段,或者使用药物进行灭鼠。但是,使用的鼠药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使用时要注意保护,防止人和动物中毒。

3.4.提升农户储粮仓储设施水平

继续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力度,根据南方、北方等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品种,研发适应普通农户储粮需要的储粮技术和粮仓,仓型大小应以当地户均粮食产量为依据,避免出现粮仓大小不适用和装袋出仓不方便等问题。同时,中央、省级财政多提供匹配资金,尽量减少农民购买成本。针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粮食生产主力的当下,加快研究推广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储存仓容和技术,鼓励支持其建设高标准储粮仓库,加强对现有仓房硬件进行气密性、隔热性改造,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低温高效节能仓储技术的应用,提升储粮仓储技术装备科技水平,切实降低仓储环节粮食减损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储粮前的准备、包装、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粮食的存放模式:储存期管理,主要是针对食品安全储存问题的各类防范措施以及危险粮的处理办法等,都有较为全面介绍,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粮食储藏指导,对于保证农民的安全储粮,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损耗,是巩固国家储粮制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荣苏徽.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及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2):67-68.

[2]罗屹,黄东,武拉平.农户玉米储存损失与玉米储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06):1067-1073+1080.

[3]柏文学.遏制粮食浪费,寻求标准化操作[J].标准生活,2020,(05):54-57.

[4]何思雨,张永辉,王倩,马义东.粮食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及控制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