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和祥 万卫秀 浦庆红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维西 674600

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病虫害防治的挑战。本文针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农作物产量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密切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对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的意义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激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

保障粮食安全: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这对于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国家粮食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粮食的依赖。

维护生态平衡:科学的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这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农业竞争力:通过推广和应用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有助于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农业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能够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这将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资源投入到农业领域,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有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提升农业服务体系: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能够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这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农业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支持。

二、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种与播种

    选种与播种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基础,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在选种过程中,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的农作物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各种不利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2]

此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农作物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因此,要确保作物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在气候适宜、土壤湿度适中的条件下播种,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作物的生长,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确保选种和播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农业科技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建议,帮助农民了解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特性和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农民在实际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反馈也非常宝贵,可以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改进。

通过合理的选种与播种,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助于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以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管理

深耕是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通过深耕,可以打破土壤的硬壳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这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深耕一般选择在秋季进行,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土壤的熟化。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为了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有机肥料的使用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灌溉是保持土壤适宜水分含量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季节或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应定期进行灌溉,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除了深耕、施肥和灌溉等常规管理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土壤管理措施,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地膜覆盖能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生长;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密植与修剪

合理密植和适时修剪可以调节作物群体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作物高产。

(四)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科学施肥是实现高产的关键。应注重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五)灌溉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能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产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环保、可持续等优点。生物防治通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天敌、微生物、病原体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保护和利用天敌是生物防治中的一种常见方法。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害虫的天敌,如鸟类、蛇类、昆虫等,它们以害虫为食或能寄生在害虫体内,从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通过保护和人工繁殖天敌,增加天敌的数量或种类,可以有效地降低害虫密度,减轻危害程度。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对某些害虫具有寄生或致死作用,可以用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例如,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通过产生有毒的晶体蛋白,使害虫死亡。与其他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

除了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外,生物防治还包括利用植物源农药、昆虫性信息素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植物源农药是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吸引异性的化合物,通过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可以干扰昆虫的交配行为,从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

(二)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应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降低农产品残留。

(三)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如色板、诱虫灯等来诱杀害虫,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此外,覆盖银灰膜可以驱避部分害虫,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四)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晒垡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此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等措施也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用药量。

结论

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应注重选种播种、土壤管理、密植修剪和科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同时,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贾宝珠. 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22(34):12-14.

[2]贾月建. 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2023,41(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