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治疗肺癌化疗后咳嗽、咳血验案一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1

辨病治疗肺癌化疗后咳嗽、咳血验案一则

王天琳

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患者陈某;性别:男;年龄:54岁;初诊:2022年6月25日,患者有20年吸烟史,于2022年4月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肺癌”,在当地医院行肺癌切除术并予化疗。化疗后咳嗽、咳血2月余。现症: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色鲜红,咽喉部不适,胸痛,牵引至肩背,神疲,纳差,睡眠差,大便稀溏,舌红苔薄少,脉细弦。考虑化疗后气阴两伤,肺体受损,化源不足,治以益气养阴,扶正解毒。

处方:太子参10g    北沙参10g   浙贝10g    羊乳20g         

肺形草20g    石见穿30g   姜半夏6g   鱼腥草30g       

薏苡仁30g    茯苓10g     猫人参30g  焦六曲10g         

陈皮10g      桔梗10g     甘草5g     山腊梅6g           

炒鸡内金10g  炒稻芽10g   黄芪10g    麦冬10g             

蒸五味子5g   白花蛇舌草30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医嘱:畅情志,调饮食,适劳逸。

二诊:患者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较前好转,声音干哑,饮食胃纳可,睡眠可,大便仍稀溏,时有口干,苔薄舌红,脉细弦。加铁树叶15g,丹皮10g。另:西洋参5g,石斛5g,每日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三诊:咽喉部不适,声音干哑明显好转,偶有痰中带血,纳可,寐可,舌尖红,苔薄白。治宗前法续进。可加三七粉5g冲服。

四诊:服药数月,诸症渐平,病情平稳,身体状况良好,近期疗效显著,今后需宽胸畅志,调节饮食,作息规律,再以药石调理,可望带病延年。

体会:在西医治疗肺癌的同时,以中药调理,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适应性。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毒癌多为火毒,灼伤肺阴。肺癌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多耗气伤血,直至机体气机枯竭和死亡。而且肺癌患者,经化疗后原本癌肿消耗的气血津液更加亏虚。方中北沙参、浙贝、麦冬养阴清肺,化痰止咳;太子参、黄芪平补心肺脾之气; 羊乳、肺形草、 石见穿 、 猫人参 、 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凉血,清除残余的癌毒;姜半夏、薏苡仁、鱼腥草、桔梗、五味子止咳祛痰,祛痈排脓;陈皮、炒鸡内金、炒稻芽健脾消食理气。二诊情况好转,偶有口干加铁树叶、丹皮清热凉血生津止咳,声音沙哑加西洋参、石斛扶正养肺阴。三诊仍有痰中带血,予三七宁血止血。诸药配合解毒而不伤正,平补脾肺以抗毒,恢复气血生化。

从肺脏的生理特性来看,肺为华盖,主司呼吸,其性娇嫩,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易受内外之邪侵袭。目前研究认为导致肺癌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吸烟,烟毒燥热,随气入肺,蕴积日久,最伤肺阴,阴虚内热,壮火食气,导致气阴两伤;肺主宣肃,主行水,肺阴受损,肺失宣降,水液输布失常,为痰为饮,再者,肺阴不足,萌生内热,炼液为痰,痰热交阻,热毒壅盛,血为之凝滞,蓄结成毒,易生癌变。此外,诸多慢性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长期不愈,耗伤肺阴,以致金水不足,虚火内炽,肺络受灼而瘀凝,瘀热蓄结日久而成癌毒。而从肺癌的临床症状体征来看,如低热、刺激性干咳、痰少质黏、痰中带血或咳血、消瘦、胸痛,淋巴结肿大等等皆是阴虚肺热、瘀毒阻滞的征象,所以就肺癌而言,“阴虚瘀毒”的肿瘤微环境是肺癌形成最为关键的致病机因。

    因此在用药上,首先是清热解毒散结抗肿瘤的药物,如肺形草、石见穿、猫人参、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羊乳等;再则养阴润肺,润燥止咳,如南沙参、桔梗、北沙参、麦冬、浙贝、薏苡仁、桑白皮等;肺癌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多耗气伤血,直至机体气机枯竭和死亡,而且肺癌患者,经化疗后原本癌肿消耗的气血津液更加亏虚,用太子参、黄芪平补心肺脾之气;陈皮、炒鸡内金、炒稻芽健脾消食理气。偶有口干加铁树叶、丹皮清热凉血生津止咳。诸药配合解毒而不伤正,平补脾肺以抗毒,恢复气血生化。以丹参、赤芍、桃仁、制大黄等活血化瘀,其中制大黄苦寒泻热,不但有活血化瘀之功,且能清解瘀毒,此外大黄更具有苦降通腑之功,而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肠腑以泄脏毒,为本病用药之关键。用药加减:咳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腹泻,加藿香、食凉茶;胸痛,加莪术、丝瓜络;咳嗽痰多,加竹茹、胆南星;发热,加青蒿、鳖甲;便秘,加芦荟;纳差,加炒白术、鸡内金。此外,兼用小金丸、消癌平以泻实。但不论是扶正还是祛邪,皆处处顾护脾胃运化之根本,以中气为中心,使十二经气机升降正常,阴阳平和,病可获愈。正如张景岳所述:“善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也”,肿瘤之证亦不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