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调肝“四法”,治疗妇科疾病效果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中医教你调肝“四法”,治疗妇科疾病效果好

张守学

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 邢台 055250

立足于中医学角度来看,肝脏主疏泄,起到调节气机的作用,同时,肝脏还主藏血,由此可以看出,肝脏对于人体的气血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而妇科疾病大部分均为气血失调,亦或者是气血虚与气血瘀而导致,从而诱发女性出现经、带、产以及乳等一系列的病症。在古中医理论中有“妇人应以肝为先天”的说法,因此,在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中,应该以调肝、治肝为主。而肝脏病理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变化快且多样,调肝、治肝也相对较复杂。本文立足于中医角度普及调肝“四法”,为进一步提升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而提供有利保障。

一.疏肝法

疏在中医学角度也就是疏泄的意思,使其实现条达、通畅的状态,而疏肝法普遍运用于肝气郁结、气机不调以及肝气横逆的症状中。辛温的药物借助于辛味不断行散,以及温性的不断流通与扩散,从而达到增强肝气条达的效果,可以形成很强解郁散结作用。

疏肝法常用的辛温药物包括:柴胡、青皮、香附以及郁金等相关药物。主要运用于女性的痛经、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当中,甚至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会常见这些药物。疏肝药物具有显著的理气作用,因此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一定要适量使用,如果过度使用疏肝药物的话,那么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伤阴耗血的不良后果。疏肝药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会因为病灶部位的差异化而针对性的用药,例如上焦气滞的患者,那么往往会选用苏梗、桔梗或者是白蒺藜等药物;而针对中焦气滞的患者,那么治疗过过程中主要选择香附、佛手、柴胡以及枳壳等;而针对下焦气滞的患者,那么治疗过程中往往选用茴香、木香以及乌药等药物;而针对肝气逆上的患者,普遍会选用沉香、苏子等药物达到降肝气的治疗效果;而针对肝气滞于卞的患者,主要利用柴胡与防风等药物人而达到有效的疏而升之后治疗目的;如果患者是肝气而结块,那么普遍选用贝母、橘核以及夏枯草等药物,从而起到散结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是因为肝气郁结而致成血瘀,那么可以选择元胡、川郁金以及泽兰叶等药物,从而起到化血瘀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肝郁有寒的症状,那么在治疗时可以选用丹皮与川梀子;如果患者存在肝郁有痰症状,那么在治疗时可以选用云茯、半夏以及陈皮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认为疏肝气药的,具有一定的耗血伤阴作用,所以可在药物当中适当加入芍药以中和, 以此达到疏中有柔的作用,既可以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有效治疗,还能够降低对于患者机体所造成的伤害。

二.抑肝法

肝气充盈而肝血缺乏就容易出现妇科疾病,主要是因为致疏泄太过,从而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针对这类型的妇科疾病患者,应该以“高者抑之,余者折之”,因此抑肝法需要展开平肝、针肝、柔肝以及潜肝,进行抑肝法进行治疗时,首先应该审其亢进的不同程度,以及亢进的性质从面针对性的用药。如果患者是肝阳上亢,那么可选用石斛、菊花或者是天麻等药物;如果患者是肝气逆冲,那么则需要选用重镇这品,包括了磁石、石决或者是生铁等;如果患者火升风动,那么可以选用羚羊角、龟板或者是生白芍等药物,从而达到息风镇惊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阴虚而阳亢,那么需要在滋阴的药物当中再加入介类,从而达到以柔以潜的治疗效果。临床利用中医的抑肝法为治疗妇科疾病,还会根据患者症状位置的不同,从而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肝阳患者主头痛,因此治疗时可以选用天麻、生白芍等药物;如患者火眼赤目,那么患者治疗时可用石决明或者是珍珠母。

三.清肝法

女性如果肝血不足,再加上肝气偏旺,又气亏,那么就很容易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临床治疗时应该以热者寒之为治疗重点,治肝火就应该清、泄、降、平。因此,中医学角度的清肝法,也有泄肝、凉肝的目的,而中医常用的清肝药物包括:栀子、丹皮、钩藤、连翘以及黄芩等药物。例如,患者肝火上扰头目而导致其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是头痛的症状,那么在治疗时可以选用青箱子、牡丹皮、谷精草以及龙胆草等药物;如果患者因为肝火犯胃从而出现胃脘嘈杂、或者是呃逆吞酸的情况,那么患者在治疗时可以加入黄连、栀子;如果患者出现肝火下迫,那么在治疗中可以加入黄柏、大黄、车前子。临床治疗妇科疾病选用清肝法时,必须要充分掌握病机,如果女性存在情志不舒,郁而化火的症状,那么在临床治疗中就可以加入疏肝的药物,其中包括了:柴胡、桑叶以及白蒺藜等;如果患者致肝火上逆,那么就需要适当的加入镇肝的药物,其中包括珍珠母、石决明以及磁石;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热象,那么治疗重点应该降之、泻之,药物可以选择车前子、泽泻以及芦荟等,如果患者病症较为严重,那么可以酌情适量添加大黄;如果患者是阴虑血少症,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搭配滋阴养血的药物,可以选择麦冬、天冬以及元参等。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不能光进行清肝法,避免因为苦寒药物使用过量而化燥生火,最终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耗阴伤津的不利影响。

四.养肝法

血虚而见肝血不足是中医角度常见的妇科之证,针对这种症状应该遵循补养为主的原则,在《内经》当中针对这一证的治疗明确的提出了“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而针对女性血虚而见肝血不足的患者,其补养的核心与重点就是在于补益,常见的补益药物包括:五味子、乌梅、枸杞子、何首乌、小茴香以及药用干姜等。而中医临床治疗选用温养肝药的时候,最好选择药性温润,切忌不要选择药性燥烈的,如果患者为血虚而见肝血不足兼肾虚者,那么在补养药物的选择时,可以选择菟丝子、肉苁蓉以及枸杞子;如果患者是血虚而见肝血不足兼脾虚得,那么在补养药物的选择时,可以选用芡实、扁豆、大枣以及山药;如果患者是血虚而见肝血不足兼气虚者,那么在补养药物选择时,可以选用黄芪与人参;如果患者是血虚而见肝血不足兼寒证者,那么在补养药物的选择时,应该选用附子、肉桂。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辩证理论从而针对女性展开对症的调肝方法,要知道,肝脏对于女性健康来讲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治肝、抑肝、清肝以及养肝,从而达到较为显著的妇科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想要通过中医调肝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一定要谨慎的选用药物,核心与重点应该以柔润温养为主。而通过本文科普的调肝四法,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通过辩证治疗,从而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