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3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展望

于彩丽

寒亭蒙银村镇银行   潍坊市   261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开始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崭露头角。例如,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社会治理,以及临床和心理咨询等领域,本土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技术都有大量的实践应用。正是在不断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本土心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方科学心理学不能较好适应中国文化背景与社会实际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展望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为中国本土心理学应用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国本土心理学应用领域发展展望

引言在学术上,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理论资源,为陷入困境中的科学心理学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丰富全球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社会上,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提升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本土心理学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支持,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文化适应的方法技术等。因此,加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和健康发展。

一、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概念

中国本土心理学并非是指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心理学学派,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应该至少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西方心理学按照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本土化改造而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仍然是西方心理学的;另一类是中国人创造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现象,这也就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因此狭义上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就是指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是在理论层面上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一个界定,但在实践应用的层面,这种区分并不是严格的。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本土心理学均充分彰显出心理学的文化属性,十分关注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知行合一”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儒家的“仁”“义”思想,家庭观念,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关系的维系,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二、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

(一)教育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教育,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教育心理领域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的直接影响,重视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潜在影响,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学习和教育方法的优化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学习和教育方法的优化。教育学家们一方面充分借鉴西方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规律,从总体上来优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系列有效的记忆和学习方法,如重复练习、启发式提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本土心理学提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和个体差异,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心理和行为加以观察和研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适应性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首先,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时代变迁的心理学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语言和行为的内涵,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意愿,从而促进更有效的沟通。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针对社会环境和升学压力下导致的一些问题,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的培养。学校在面向不同阶段学生开展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的教育项目,提供一些符合本土文化和社会实际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表达情感,有效应对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良好人格培育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德”为本,传统文化典籍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巨大变迁,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我们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方面走了一些弯路。尤其在应试教育的不当压制之下,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方面未能发挥有力的作用。所幸这种状况在近年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中小学的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其中以“国学启蒙”和“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为载体的教材科目,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心理成长和品德教育素材。

(二)企业管理领域

在理论探索方面,中国的本土心理学通过对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和模型。他们关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特点,如关系导向、家族观念和权威观念等,并将这些特点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些适用于中国企业组织的领导力模型。

在管理培训方面,中国本土心理学将儒家和道家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较好地运用到企业管理领域,在MBA教学和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中,帮助组织提升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他们开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和工具,如领导力评估工具、团队协作培训课程等,帮助组织中的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发展相关能力。这些培训活动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促使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提高组织的领导力和团队管理水平[[2]]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国本土心理学也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和职业环境的职业发展理论。他们除了关注职业匹配性、职业满意度以及职业转型等常规性问题之外,还从价值观、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相关的职业建议和提导,帮助个体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和个体,通过个人咨询、职业测评和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个体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和挑战。

(三)临床领域

1.心理评估和诊断的创新方法

一方面,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心理评估方面积极引入了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技术,例如心理测量学中的标准化量表和问卷调查等。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还能够提供量化的数据用于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心理学还开发了一些本土化的心理评估工具,以适应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特殊需求。在研究和应用中发展了许多针对中国人群的心理评估工具,如中国情绪量表和中国人际关系量表等。这些工具在评估和诊断方面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国人的心理问题。

2.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本土心理学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并结合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创新开发了一些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如中医心理疗法和基于儒家思想的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心理学的优势,旨在更好地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此外,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心理干预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重大灾害发生和疫情期间,中国心理学界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这些干预项目不仅在保护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社会和群体层面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中国本土心理学还通过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合作,推动了跨领域的心理干预方法的发展,如心理社会支持、学校心理教育和社区心理服务等。这些跨学科的干预方法为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全面、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三、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展望

(一)理论实践结合为中国心理学理论创新提供丰厚土壤

目前,中国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建构不完备,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入探索。理论研究是心理学应用的基石,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中心理学理论的深入挖掘,提高本土心理学理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为各类特色化的本土心理服务技术和实践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实践经验是心理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理论创新的土壤。可以通过各类心理协会或民间自组织的创新联盟等心理学交流平台,开展本土心理学理论技术的宣传推广,并建立应用案例库,收集和整理各个领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案例,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我们国家虽然在2017年9月份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全国统一考试和资格认证,但是并没有取消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个行业。实际上,取消理论考试以后,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创新就更加重要了。未来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将更加聚焦于社会对心理服务的实际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养分,真正把心理学的根基牢牢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之上,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方面将实现一个新的飞跃。[[3]]

(二)关注特殊人群和特殊需求提升社会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的需求,中国本土心理学越来越关注到不同人群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例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可以针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关注他们在面对退休、生活变化等方面的压力,并提供心理支持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辅导。另外,未来还需增加对特殊需求人群的关注。特殊需求人群包括残障人士、性少数群体、移民和流动人口等。本土心理学要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人群的心理需求,设计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方案[2]。例如,针对残障人士,要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残疾状态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移民和流动群体,要帮助他们解决社会认同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环境。

(三)中医心理治疗技术普及,推动心身医学发展

中医心理学是本土心理学实践探索比较早的一个领域,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思维和《黄帝内经》的心身关系为理论基础,融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概念,运用传统的中医技术对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辩症、干预和治疗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流派。2023年10月份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里面新增加了与心理有关的医疗服务项目,并将其归属于中医类的治疗项目,比如放松功治疗(心理诱导),中医五音治疗,以及中医心理治疗等等。实际上,中医心理治疗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特色中医心身调节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中医催眠心理技术、中医情志顺势疗法、心理针灸术、中医意向疗法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个“中国心理学”研究推广平台(微信公众号)——“龙心理研究”认为

中医,是最大、最成熟的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社会实践群体,因此未来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必须要与中医密切结合。2023年11月中旬随着“2023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心身治疗发展论坛”的成功举行,“传统文化心身治疗发展联盟”在浙江安吉也宣告成立,这预示着中国本土心理学未来在中医为主体的心身医学领域将开辟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4]]

(四)创新服务模式,为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赋能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实践是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的,包括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模式,也是针对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以治疗或疗愈为目标所采用的一些心理技术手段。而且,在西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里面,各种心理问题又被按照一些人为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病或症,心理问题如同身体疾病一样,都是用一种对症治疗的观念来对待。这种把心理问题疾病化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各种“病”越来越多,心理学对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情况只能被动应对,无法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本土心理学界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西方心理学的这种弊病,提出来中国心理学应更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这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相通的。随着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人们将越来越认识到唯有家庭和谐和个人修身成长才是防治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本土心理学未来在指导家庭教育和个人修身成长方面,将大有可为。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心理实践者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和谐赋能”和“中国式督导”等全新服务理念,使本土心理学突破了原有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将引导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心理生活向传统的“心性”之学回归。[[5]]

五)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本土心理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工具。在临床心理治疗领域,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心理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心理状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心理疾病的情境,帮助医生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症状。在群体性心理干预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在应对特殊社会事件中快速筛查特定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干预方案。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组织心理学领域,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效能。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员工招聘和选拔,帮助企业找到最适合的人才。同时,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可以提供员工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本土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未来,需要加快推动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夯实理论基础,普及技术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以推动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实践效果。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中国心理学的全球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彭彦琴.中国心性心理学的确立与体系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4):54-62.

[2]郭硕知.稳步前行:中国本土道教心理学研究述评[J].中国道教,2020,(03):26-31.

[3]白晓丽,七十三.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本土化诠释——评《文化语境下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J].心理研究,2020,13(02):190-192.

[4]吕小康,汪新建.意象思维与躯体化症状:疾病表达的文化心理学途径[J].心理学报,2012,44(02):276-284

[5]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05):1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