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

余佳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期间水分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2112月~202212月共114例行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指标评分数据均比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对于水分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保证护理依从性,从而保证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水分控制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得以继续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类肾脏病发病率的升高,采用血液透析作为维持性治疗手段的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如何保证机体内水分既不出现潴留又不出现脱水,达到机体水平衡,获得合理的干体重,是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12月~2022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2.8)岁;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5±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在患者血液透析结束之后状态良好时进行沟通,对近期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观察患者对于现阶段护理措施的接受情况,同时也告知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并了解血液透析的具体作用效果,帮助患者建立血液透析治疗的信心,避免其因无法理解血液透析的作用而产生排斥心理。(2)在患者每次进行透析时均和患者做好沟通,将患者当作朋友一样关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因素,如果存在则进一步了解,例如经济问题、家属照顾问题以及治疗观点的问题等,避免患者受以上因素影响出现负面情绪;针对病情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即告知患者高质量的透析质量也会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即告知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的治疗给予支持,家属的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其积极的治疗情绪。(3)对患者进行多角度的心理护理,例如改善病房环境,增加阳光照射病房时间,播放安静、舒缓的音乐,或者根据患者的喜好安排安静的睡眠环境等。

1.3 观察指标

1)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患者心理指标评分:①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估。②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抑郁自评量表主要包括四组抑郁特异性症状:心理障碍、躯体性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精神性-情感障碍。③依从性评分:对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包括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内容。④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服务完成度,护理服务态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导管感染

内瘘堵塞

高血钾

发生率

观察组

57

11.75

11.75

23.51

47.02

对照组

57

47.02

712.28

58.77

1628.07

x2

8.732

P

0.003

2.2 患者心理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和满意度评分则较对照组相对较高,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2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依从性

满意度

观察组

57

52.33±5.04

53.22±5.44

89.56±3.55

96.56±1.03

对照组

57

61.94±5.34

62.95±5.44

77.05±2.11

87.04±2.00

t

9.881

9.548

22.870

31.94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透析间期病人的体重控制是临床上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出现不良的行为,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根据有关不完全的数据,目前我国每百万人中大约有

150-20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由于体内的水分不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一系列的并发症。在血液透析的治疗中,要注意控制患者体内的含水量,而在透析间期,由于体重的增加,会使透析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大大增加。故应设置适当的干重,以减少透析的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的水分管理,是改善病人生命质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长期血透的病人会出现身体水肿、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瘙痒、皮肤苍白、皮肤干燥等症状,多数病人还会出现自尊受损、沉默寡言、孤独抑郁等症状。针对患者上述的心理情况,在透析间期,除了常规的出院健康指导,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研究主要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够明确长期服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保证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治疗工作中。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较低,依从性较好,满意度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明确了解,并保证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改善,引导患者积极向上,同时能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有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及血液透析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控制疾病发展。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效果较大,而且容易导致患者失去治疗自信心,难以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而心理护理,可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健康教育则能够使患者对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进行掌握,从而消除患者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同时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工作中,积极配合各项治疗,避免水分控制过程中出现不良情况,从而实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护理也应当是持续性的,通过不断强化,逐渐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善不良情绪,从而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提高水分控制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对于水分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患者具备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雪.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9):42-45.

[2] 王爱萍,张小梅,郑玉婷.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6):174-176.

[3] 袁春华,陈敏,马莉,.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1):50-55.

[4] 梁升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23):75-78.

[5] 谭学惠,古小洪,赵清琼,.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1(2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