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桂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摘要】探究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法 以本院为研究背景,从系统架构、管理流程和功能模块阐述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选取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系统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上线后,有效减轻了医护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透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透析治疗的闭环精准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与医疗水平。

【关键词】血透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信息集成

血液透析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医疗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的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工作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分析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了解技术特点与价值,这对于系统完善、优化和推进整体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1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是为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其具有6大核心功能:(1)透析管理。通过对透析数据自动采集以及透析设备的数据记录,制定透析日程表,推行治疗方案,配置医护比例,记录治疗参数。(2)患者管理。患者管理主要是记录患者每次就诊的详细信息,包含腹透记录、饮食记录、体征信息、检查结果、检验结果、患者分配、医护分配这七项内容。(3)检查管理。检查管理主要是提供展示患者检查结果的功能,为患者制定检查计划,下达医嘱,添加检查计划模板,核准检验检查项目。(4)信息上报。信息上报具体指的是基于获取的具体信息及时的进行上级汇总和报告。(5)费用管理。费用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对收费项目的管理及套餐设置,缩短开单时间,提高诊疗效率。(6)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工作包含质控KPI指标设定、透析液监测结果统计、传染病情况统计、血管通路情况统计、透析例次统计、转归情况统计等以及自定义统计报表。

2 现状及问题隐患分析

因血透治疗的特殊性,血透中心对患者的管理模式即不等同于普通门诊又有别于病房,大部分医院血透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滞后,仍然长期采用手工方式在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登记、血透诊疗记录填写、历次透析记录以及各类用药治疗检查等信息的记录,已不能适应当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3 需求分析

3.1管理的需求

血透室管理者通过系统能解决一些手工管理不能或难以发现的问题,能提供及时了解整个科室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使管理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计量的“量化管理”过渡。

3.2 直接使用者的需求

血透信息系统按血透日常工作流程,面向具体应用、针对每种业务的特点尽心设计。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用性,方便直接使用者操作。

3.3 维护人员的需求

在血透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维护性、适应性,对于常见的数据错误,能够及时发现纠正,保证系统平稳安全运行。

4 血透室信息系统主要模块功能

4.1 诊疗模块

4.1.1 患者基本信息模块。用以记录患者的各种基本信息。

4.1.2 透析治疗记录模块。用以记录患者的每次血透的详细医疗数据,由医生和护士根据相应的职责共同完成所有数据的录入工作。

4.1.3 患者病程记录模块。完整的病记录能够掌握病情发展变化并及时调整长期治疗方案,内容包括患者既往史、体检、辅助检查、长期服药剂量、治疗处理措施等。系统对书写病程录的方式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制定病情模板,提高医生的录入效率。

4.1.4 化验检查、药物模块。通过化验检查报告、药物使用情况能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本系统保存患者完整的化验检查报告用药情况,方便医生调用。

4.2 管理模块

4.2.1 治疗费用管理。患者费用统一管理,系统自动记费,避免出现漏费、重复收费,生成详细收费清单,汇总费用情况,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4.2.2 患者透析安排管理模块。科学合理安排每位血透患者透析时间,保证患者疗效、提高透析机利用率。系统根据患者透析安排表自动生成治疗单,方便医生调阅并制定当日治疗方案。

4.2.3 消毒隔离感染控制管理模块。血透室作为高危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度,本系统按照要求制定了细菌培养记录、空气培养记录、消毒记录,水质检测记录等监测制度,保证医疗安全。

4.2.4 医疗耗材管理模块。透析医疗耗材用量巨大,及时了解耗材使用情况,对耗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减少浪费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4.2.5 设备运行记录模块。透析机工作性能直接影响血透疗效,建立完整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能够及时掌握每台血透机的工作性能,尽早排除故障,为医疗工作提供保障。

4.2.6 系统设置模块。设置参数、医护人员权限,保证系统安全。

5应用效果及实证分析

5.1 应用效果

系统于20231月正式上线,经过意见反馈与系统修正,已经实现血透治疗全流程管理。统计系统上线前后在临床应用中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患者候诊、护士排班、生成治疗单的时间均有所降低,统计所需工作人员数量有所减少。这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便民设计理念,有效提高了血透室的运行效率。

1 系统上线前后情况比较

阶段

患者候诊时间/min

护士排班时间/min

治疗单生成时间/min

统计工作人员

上线前

11

15

22

2

上线后

8

10

4

1

5.2 实证分析

随机抽取上线以来2个月内的30份护理工作考核评分作为观察组,选择上线前6个月内的60份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评分指标共分为物品药品管理、导管管理、环境管理、专科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26.0,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使用新系统后的血透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使用前(P<0.05),表明新系统有效提高了血透室的管理水平。

2上线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比较(±s

组别

样本总量

物品药品管理

导管管理

环境管理

专科管理

对照组

30

88.47±4.49

87.38±5.88

83.38±3.67

85.86±5.69

观察组

30

95.52±3.36

93.26±4.89

92.49±3.45

90.12±2.68

t

-6.69

-4.13

-9.92

-3.75

P

<0.01

<0.01

<0.01

<0.01

6结语

本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服务、支持、管理等全方位的血透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血透室的管理难点,通过上线前后的比较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与传统方式相比,临床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信息互联互通,应满足不同硬件架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并确保患者信息的统一归集。本文致力于系统与医院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交互集成,通过统一的封装接口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与调阅。在硬件设备方面,通过网络方式自动采集不同品牌设备的数据,统一存储在中心服务器;进一步建立管理驾驶舱,血透室的所有数据一目了然。下一步将加强信息互联互享,提高业务协同,并拓展系统的覆盖范围,完善血透患者的全病程解决方案。医院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加强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就医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文,殷瑞刚.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222-223.

[2]刘尧,黄昊,吴东东,等.血液透析患者居家容量管理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22,37(1):69-72.

[3]李真,马宪礼,梁建,等.我院移动端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22,37(1):64-68.

[4]杨晶晶,吴敏,陈俏静.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0,27(5):127-129.

5]袁骏毅,彭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医院复诊一日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22,3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