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黄丹怡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摘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营地肩负着重任,对于我国的企业化发展也意义重大。文章就此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现状,还有如何进行创新所提出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实际操作能力强,思维活跃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主要表现在这部分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愿意参与一些社会和社交活动,也更加乐于在日常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而言也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也更加突出和广泛,乐于参与和学习一些文艺活动,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在学校内也更加乐于参与学生会干部选拔等活动。

2.存在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

进入高职院校求学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或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在无法进入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情况下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这种背景也决定了学生自身存在较强的悲观和失落情绪,甚至认为自己比不上本科学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而没有将精力用在学习方面,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娱乐和社交活动上,这也影响了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高考志愿填写错误等原因而不得不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求学,这也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分析,该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技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与教育管理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展示出高职学校教育的优势,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使学校积累更多的教育管理经验,并且为后续学校教育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高职院校中,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中主动学习,提升自我。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与就业能力。

三、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1.重视教学就业发展形势,忽视学生素养管理

内涵近些年高职院校为扩充生源,展现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光明的就业前景,不断加强对学生教学知识、技能培训与就业发展的硬性灌输,对教学工作、科研任务以及就业培训投入大量精力,但对学生素养管理却没有加以重视,缺乏对学生学习心态、职业规划、人生观念的关注与了解,教师没有进行积极引导与帮助,导致学生生活态度消极,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紧迫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导致教育内容与教学管理形式的矛盾,学生的实际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教育管理实效性差,管理资源不满足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切实配置师资队伍,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人数众多让教师管理应接不暇,给校方、学校教师以及辅导员带来巨大压力。教师一方面忙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素质培养,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身兼数职但是分身乏术,时间一长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严重下滑,也使得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脱节。

3.教育管理方法落后,师生间关系紧张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育管理中教师至上、学生服从的老旧模式,不断制定权威性、压制性、惩罚性的管教方式来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的人文性关怀,惩戒管理方式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文化水平,只会加重学生逆反心理与自主发展意识的丧失。

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教育管理理念

就国内高职院校目前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现状而言,要想进行创新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管理理念开始进行改变,只有建立符合我国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教育管理理念,才能根据不同的高职院校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所以高职院校的负责教学管理的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并以学生作为根本立足点展开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时刻秉承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管理、个性化培养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展开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并且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让他们能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学院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高职院校的制度更加科学和自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在现代化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人才的诚信品质以及合作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工作态度等等都高度关注和重视。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者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组织开展座谈会或者讲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促进其职业素质的提升。

3.融合科学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思维与策略

传统教学管理需要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制定的管理模式与内容缺乏实效性与实际性,导致很多管理要求流于形式,面对学生人数庞大、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的问题导致校方与教师无从下手,造成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新时代下高职教师应创新教学管理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存在价值与使用意义,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意识,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实践应用,从教师与学生双向层面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教师监督、学生自查、碎片整合、系统评价等方式帮助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校方可以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透明、智能、可视、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自我管理目标与个性化提升路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分数至上思想,构建多元化评价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是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这一过程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桥梁,这就是说,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立都是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得以应用,这两者的结合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途径,能够保证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要坚持按照标准来实施,就能开创出学生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赛.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分析[J].时代人物, 2023(17):0172-0174.

[2]李凡,杨志超,翁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变革探讨[J].经济师,2021(3):222-223,225.

[3]郑丽群.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问题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4):48-49.

[4]王琳博,王大林.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中国教育科学进展, 2023,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