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分析

季佩佩

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200

摘要:近年来,锂电池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废水中水量提高,废水中水回用受到行业重视,建设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至关重要。本文将以某工程为例,研究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方案,提高废水中水回用率,确保锂电池生产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生态环境,且锂电池生产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加快锂电池生产行业发展速度。

关键词:锂电池;废水处理;中水回用

引言:由于储能高且污染小的优势,锂电池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储能元件,但锂电池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具有较强污染性,如不重视废水处理,会阻碍生产模式优化。相关人员要正确认知废水中水回用重要性,分析锂电池生产废水的成分组成特点,探索建设废水中水回用工程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该工程的作用,降低废水的污染性。

一、锂电池生产废水水质分析

在建设锂电池生产成本废水中水回用工程之前,要分析待处理锂电池生产废水的水质,尤其关注废水的pH值与化学需氧量(COD)检测,将水质分析结果作为设计工程建设方案的基础,提升设计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工作人员可使用pH计检测废水酸碱性,记录各位置产生废水的pH值测量结果,以便工作人员判断废水的酸碱性。化学需氧量应通过计算求得,计算方式为:

该公式中,C为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V1、V2、V0分别为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溶液、试料消耗滴定溶液与试料体积,单位为ml,该计算结果为分析水质的重要指标。某工程依据该公式计算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并使用精度良好的pH计测量废水的pH值,分析结果如表1所述,检验分析结果无误后,将该分析结果作为设计废水中水回用工程的参考资料,确定处理废水中水的措施,以达到废水中水回用目标[1]

表 1 锂电池生产废水水质

废水

pH

COD(mg/l)

负极清洗废水

7.2-7.4

457-530

电池清洗废水

8.5-9.0

1.73-19.7

正极清洗废水

6.2-8.8

1670-2720

二、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处理工艺

(一)规范废水处理流程

确定废水处理流程,为设计与建设该中水回用工程的关键环节,应作为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基于处理废水的特点,规范科学的废水处理流程,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完成工程的设计,使建成的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解决锂电池生产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考虑废水中水回用目标,设计废水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相关人员务必要遵循该流程制定工程设计方案,确保处理后废水污染性下降,符合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该工程建设中,考虑锂电池生产废水特点,设计两等级的处理,废水经一级处理后,75%的废水可进入循环冷却系统,随后工程对剩余废水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检验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才可排放。二级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晶,在废水处理结束后,应以科学方式转移结晶并按照固废处理标准确定处理方法。

图 1 锂电池废水处理流程

(二)处理工艺选择

工程建设中可用废水处理工艺较多,各工艺的处理原理不同,适用条件存在差异,为保证建成工程的废水中水回用效果,工作人员应分析不同处理工艺的特点,根据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工艺,基于该工艺应用原理,完成废水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电絮凝法是最为常用的处理工艺,相较于其他处理工艺,运用该方法可加快处理速度,且操作方式简单,在工程运行期间无需加入其他化学试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更符合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目标。应用该处理工艺时,需注意电流与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电流密度越大电极反应速度越快,电流密度计算方式为

公式中,I为电流强度,S为有效电絮凝面积,基于该计算结果可分析应用该方法后,电极的反应速度,确定工程运行的电流强度。在确定电流强度时,不可一味提高电流强度,不仅无法达到废水处理目标,还易造成能源浪费,提高废水处理成本[2]

三、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系统设计

(一)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为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需重视该系统的设计,根据废水处理需要,引入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并将合适的设备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确保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使生产废水具有利用价值。阴极废水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技术,阴极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这些离子在碱性环境下,会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分离固体沉淀时,要保证废水环境的pH值在9至12之间,处理后废水中超过95%重金属离子被去除。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时,不可直接运用好氧处理技术,而是增加厌氧处理环节,降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使废水进入好氧池后,不会增加好氧池反应负荷。废水排放标准中要求,氮含量应低于每升40毫克,在运用好氧处理工艺的同时,也要配合脱氮工艺的使用,脱氮工艺的运用不仅可降低氮含量,还为好氧处理工艺运用创造合适的环境。好氧处理后废水中各类有害物质含量下降,能够去除废水中90%的有机物,大幅度降低废水中氮含量,使处理后废水水质良好,符合中水回用标准,凸显该工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系统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对进入系统废水作预处理,增设超滤装置,用于去除废水中粒径过高的颗粒,超滤装置的孔径按照中水回用标准确定,通常情况下,孔径设计为30纳米左右为最佳,可阻止废水中病菌进入系统,保证回用中水的水质。设置产水池用于存储超滤后中水,并将该水池作为系统运行的缓冲区,要依据中水回用系统运行特点,确定产水池的规格,产水池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建设。反渗透装置(RO装置)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构筑物的设计为工程建设重点,工作人员要根据中水回用需要,科学设计相关构筑物的规格,并计算有效容积,一级RO装置与二级RO装置在系统中作用不同,应分别设计。某工程考虑废水中水回用需要,制定规格如表2所示RO构筑物,中水回用系统性能与预期相符,回用废水水质符合标准,不会腐蚀锂电池生产设备,达到回用中水的目标。还要注意MVR蒸发器的使用,该装置用于收集RO浓液中的废盐,使其转换为固体废水,中水回用工程中至少包含1组蒸发器,合理控制蒸发器的处理水量与运行时间,通常情况下工程中设置的蒸发器应24小时运行。

表 2 RO部分构筑物设计

构筑物

规格(m)

有效容积(m3

一级RO产水池

2.8*1.6*4.5

20

一级RO浓水池

2*1.24*4.5

10.5

二级RO产水池

1.84*1.24*4.5

9.8

二级RO浓水池

2*1.24*4.5

10.5

四、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运行分析

(一)运行效果

完成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设计与建设后,要分析工程运行效果,在实际投入使用前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优化工程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该工程的作用,开发锂电池生产废水的利用价值,确保排放废水无污染性。工程试运行期间,收集工程处理后废水,分析废水水质,处理检测处理后废水pH值,计算化学需氧量等,还要计算废水中悬浮物重量(SS),计算方式为

该公式中,A为悬浮物、滤膜与称量瓶的总重量,B为滤膜与称量瓶的重量,V为废水体积,将该计算结果与废水处理标准进行比对,作为分析工程运行效果的参考资料。还要计算废水中氨氮的浓度,计算方式为

公式中,Λs、Λb分别为废水吸光度、标准吸光度,a、b为校准曲线的截距与斜率,V为废水体积。综合考虑处理后废水水质指标分析结果,判断工程的运行效果,如运行效果与预期不符,应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制定优化子系统性能的方案。运行效果与预期相符的工程,才可实际用于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否则需采取措施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提升工程运行效果,待废水处理效果达到标准,才可将建成工程投入使用[3]

(二)经济效益

废水中水回用工程设计与建设中,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完成工程建设后,要注意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确保该工程不仅可以解决锂电池生产废水造成的污染问题,还不会增加废水中水回用成本,保证锂电池生产的利润。为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在工程设计工作结束后,应根据设计方案中的内容,估算投入工程建设的资金,并指导相关人员制定工程建设方案,控制参与工程建设人员数量,提高工程建设可用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工程建设期间,投入的资源被浪费。该工程考虑废水中水回用需求,完成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的制定,选择性能合适的设备,将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各设备长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降低设备维护工作开展难度,无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后期维护。依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可知,建设该工程前期投入资金较多,但用于废水处理设备使用寿命长,可长期用于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经济效益良好。

结束语:综上所述,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废水中水回用为重要环节,只有高质量完成废水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才能有效解决锂电池生产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相关人员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废水中水回用理念,根据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需要,灵活调整锂电池生产废水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方案,提高建成工程的运行效果,控制工程运行成本并保护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雁.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污染防治与管理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6):315-317.

[2]林世霖.锂电池新材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J].中国高新科技,2021,(24):133-134.

[3]陆杨.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选型及运行实践[J].化工管理,2020,(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