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探讨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徐燕

西昌市人民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科技人员健康体检中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截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84名健康体检科技人员,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本试验中,动态心电图检查呈现:入组84名科技人员,有68名提示阳性,3名提示阴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呈现:有54名提示阳性,9名提示阴性。经比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技人员健康体检中,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明显感觉到科技行业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旨为更好满足社会和人们对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同时,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科技人员身体健康水平大大降低,甚至诱发了某些疾病[1]。例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该疾病属于心脏疾病的一种,虽然具有多发性特点,但较容易被忽视。一直以来,针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临床均采取心电图检查的手段,然而传统心电图检查的开展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存在不足,即敏感度低、特异度低。近年来,基于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动态心电图技术应用而生并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发挥出显著价值,诊断灵敏度高,可将个体心脏功能状态很好地反映出来[2]。本次试验旨在对科技人员健康体检中,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相关内容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84名健康体检科技人员,其中男45,女39,年龄33—79岁,经计算均值(56.57±4.32)岁。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完善相应检查确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年龄>30岁;③知情认同研究;④愿意全面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其他研究;②家族心脏疾病史;③妊娠期、哺乳期;④研究中途主动脱离。

1.3 方法

入组84名科技人员均一致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如下:(1)常规心电图检查:指导被检人员正确躺下,取仰卧位,基于规范要求下,应用日本光电心电工作站进行静态心电图检查。(2)动态心电图检查:全天候24小时,应用动态心电记录器(型号:北京谷山丰24 h动态心电记录器)对被检人员十二导联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1.4指标观察

设立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结果,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常规、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结果比较

金标准呈现:入组84名科级人员中,有68名提示阳性,4名提示阴性。动态心电图检查呈现:有68名提示阳性,3名提示阴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呈现:有54名提示阳性,9名提示阴性。详见表1:

表1  常规、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结果比较

检查项目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阳性

阴性

合计

阳性

阴性

合计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阳性

68

3

71

54

9

63

阴性

4

9

13

14

7

21

合计

-

72

12

84

68

16

84

2.2常规、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比较

科技人员健康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规、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比较(%)

检查项目

n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率

常规心电图

84

85.71(54/63)

33.33(7/21)

72.62(61/84)

动态心电图

84

95.77(68/71)

69.23(9/13)

91.67(77/84)

x2

-

4.144

4.153

10.388

P

-

0.042

0.042

0.001

3 讨论

心肌缺血虽然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罹患冠心病这一疾病的人员较容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因为较隐匿,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而当患者被发现罹患心肌缺血的时候,大多都是病情很重的时候,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从而对其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病理基础为冠脉痉挛,导致冠脉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经归纳和分析,该类疾病患者之所以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的原因为:(1)缺血面积小,持续时间短;(2)失血量较小,未触及机体的痛觉门槛;(3)病人体内可释放较多的脑啡肽,从而起到抗痛的效果。

在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冠脉造影术。然而,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手术,对患者有一定的伤害,而且存在辐射剂量大、费用高、禁忌症多等缺点,阻碍了冠脉造影的广泛应用。常规心电图主要是根据 ST段的改变来确定患者的病情。但由于其采集的时间较少,无法反映患者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动态改变,故易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相反,因为能够24小时、连续地、实时地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故在诊断不稳定和隐匿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效果[4]。本次试验结果很好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高达95.77%,诊断特异度高达69.23%,诊断准确性高达91.67%。

综上所述,科技人员健康体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参考文献:

[1]郭小利.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BNP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9):49-51+57.

[2]李晓梅,叶俊林.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7):108-110.

[3]张华琴,陈荷玲.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4):14-16.

[4]姜宏.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