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小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1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小课堂

杨从菊

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阿坝州 623402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其特点包括发生在分娩后期或产后,可能导致妇女失血性休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后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强调及时的识别、迅速的干预以及科学的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 在产后,子宫需要紧密收缩以关闭血管,防止过度出血。如果子宫未能有效地完成这一收缩过程,血管未能紧密闭合,增加了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道损伤: 分娩时,阴道或会阴区域可能发生撕裂,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这种损伤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出血风险。

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完全或在早期脱落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完整的胎盘的正常排出对于预防出血至关重要。

凝血功能障碍: 孕妇体内的凝血机制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也是产后出血的一个潜在原因。凝血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血管无法迅速闭合,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还包括子宫腔内残留、宫颈裂伤等因素。

二、产后出血急救护理的目的:

迅速止血: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子宫按摩、药物治疗等。及时制止出血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以防止进一步失血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子宫按摩通过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药物治疗可以包括使用药物促使子宫收缩或采用止血药物。

补充血容量:给予输液或输血,迅速补充失血的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通过输液或输血,可以有效地补充丢失的血液,确保足够的血流灌注重要器官,防止休克的发生。选择适当的输液液体和输血成分。

纠正休克:通过积极抢救,纠正休克状态,确保机体器官灌注。休克是产后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及时的急救护理能够迅速恢复血液循环,防止休克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对休克病因的治疗,保持有效的循环和氧合,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防止感染:防止由于产后出血引起的感染,采取抗生素等预防性措施。产后出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受到的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急救护理中,预防性地采用抗生素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保障产妇的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术后伤口护理,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

三、急救步骤:

早期识别和处理是产后出血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通过及时、全面地监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能够迅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评估出血量是另一个关键步骤,通过规范化计量出血量,并利用标准计量工具准确评估出血情况,医护人员能够更精确地了解患者的失血程度。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于产后出血的急救来说,准确评估失血量是确保及时干预的关键。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化验指标也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相应的治疗调整。同时,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液凝血功能等,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针对病因进行止血是急救护理的核心。根据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可以采用子宫按摩等方法促使子宫收缩;对于产道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处理;而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有针对性地处理出血的根本原因,能够迅速止血,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四、预防措施:

加强产前保健:提倡孕产妇在孕前进行系统全面的保健,保障孕期健康。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营养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手段,提高孕产妇的整体健康水平,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预防基础性疾病:积极治疗孕妇体内存在的基础性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对于孕期存在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科学处理第三产程: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延迟钳夹脐带、控制性牵拉脐带,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等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通过科学而合理的分娩管理,降低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导致出血的风险。

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使她们更好地了解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促进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及时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早期的识别、迅速的治疗以及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性和生存率。医护人员应具备应对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能力,产妇本人也应积极参与产前保健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共同维护母婴的健康。这一综合性的护理策略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为产科医疗提供更加科学、安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