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柏光辉

广元市利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广元  628000

对家长来说,服用打虫药是婴幼儿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孩子减少肚子里存在的蛔虫,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蛔虫病应该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寄生虫病,但寄生虫病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囊括的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

本篇科普的目的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以及预防。

IMG_256

一:什么是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

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s)是指寄生虫入侵人体并感染产生的疾病,由于寄生虫的种类以及感染部位的不同,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

临床上将寄生虫病依据寄生虫的不同分为原虫病、蠕虫病以及节肢动物引起的疾病,也可以根据病程分为急慢性寄生虫病,大部分寄生虫病属于慢性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一定的发病率,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普遍偏高,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

根据寄生虫病的传播情况,也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人源性人兽共患病,主要是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但是可以传染至动物身上。2:兽源性人兽共患病。和上面的分类相反,本类寄生虫病主要是在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但是可以传染给人类。3: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主要是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偶尔可以传染给人类。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1:经口感染。如果不小心食入被蛔虫卵或者其他寄生虫感染的食物或者水源之后,很有可能感染相应的寄生虫病。2:通过携带病原体的昆虫传播,比如疟疾。3:皮肤感染。接触到被寄生虫感染的东西,某些寄生虫可以直接进入宿主皮肤。4:母婴传播。常见的有先天性疟疾及弓形虫病等。5:呼吸道感染。某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6:其他原因: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等。

既然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这么多,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寄生虫感染了?

当然不是,因为寄生虫病的传播需要一定条件,不是说传播就能传播的。有些寄生虫需要媒介昆虫或者中间宿主,比如我们熟知的疟疾,必须在特定的昆虫体内发育繁殖后才能传播到人体。有些寄生虫甚至要在两个以上的中间媒介中发育后才能感染人,因此此类寄生虫病大多受媒介的影响,传播不广。

而且寄生虫的传播需要适宜的发育条件。还是拿蛔虫病举例,蛔虫卵必须在土壤里发育,而且对土壤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均有要求,才能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此外,饮食习惯对寄生虫病的传播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地区有吃生食的习惯,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极大增加。

临床上将容易感染疾病的群体称为易感人群,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一般是指无免疫力或者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老人等,且寄生虫病的传播与生活条件、风俗习惯以及经济条件息息相关。如果想切断某一地区的寄生虫感染,可以选择切断以上的某一环节。

寄生虫病的发病主要取决于入侵身体的寄生虫数量以及宿主的免疫能力,如果侵入的寄生虫数量较少,宿主的免疫能力较强,实际上发病的几率就越小,即使发病,病情也比较轻微。

IMG_256

二: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

寄生虫病的检查应包含多个方面。

1:生活习惯及流行病学史,若患者来自寄生虫病疫区,或者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进行寄生虫病的排查。

2:临床表现。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的寄生虫病有不同特征,血液中某些指标往往超过正常标准。有些寄生虫疾病存在明显症状,比如巴贝斯虫病会引起牛的高热、黄疸等,如果存在典型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但大部分寄生虫病不存在典型症状,所能观察到的症状多为消瘦、营养不良等,大部分慢性病同样有类似的症状,所以临床表现仅能作为参考,不可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

3:病原学诊断。对患者的体液或者分泌物进行检验,最常用的是粪便、血液以及组织检查。根据寄生虫存在的不同器官决定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检查,如果是肠道寄生虫,主要通过检查粪便来判定;若是血液寄生虫,则需对血液进行检验。如果寄生虫侵入器官,往往采用组织方面的检查。

4: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仪器也逐渐应用于寄生虫的检查,往往通超声检查或者CT检查确定寄生虫侵入的部位。

5:免疫学检查,常用方法有皮内试验及血清免疫试验,其中,皮内试验结果可以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不能彻底反应出患者体内的寄生虫状态,主要用于某个地区在过去的寄生虫流行情况。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比较高,试验结果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IMG_256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寄生虫病。

若想避免寄生虫疾病,应该以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传染源。假如生活在寄生虫病的疫区附近,且家里养宠物,一定要做好动物的驱虫工作,如果居住的地方不属于疫区,附近也没有寄生虫疫区,注意不要从疫区购买动物。

2:注意日常卫生。特别是小孩子,身体脆弱,免疫力较差,容易被寄生虫感染,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在公共场合吃东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避免喝野外的生水,也不要吃生的食物,尽量做成全熟,尽量少尝试生腌食物。吃水果蔬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或者削皮,防止蔬菜表皮残存寄生虫卵,再有就是外出购买肉类食物时一定要购买符合国家检疫标准的食物。

3:保持良好心态。假如出现某地区爆发寄生虫疾病,不要惊慌,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维持正常睡眠时间,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如果家里养了宠物或者有牧场,一定要做好动物驱虫工作。

动物驱虫就是用药物灭杀动物体表以及体内的寄生虫,不仅可以让动物保持健康,也可以切断传播源。

动物驱虫的类型有很多,一般为治疗性驱虫以及预防性驱虫。治疗驱虫是察觉到动物存在寄生虫感染后进行的驱虫措施,而预防驱虫又分为以下几种:1:定期驱虫,根据当地的寄生虫病发展规律,每年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驱虫工作,对大部分动物来说,在秋末冬初进行驱虫,可以保护动物度过冬天。有条件可采取每季度驱虫一次。2:长期给药预防:在动物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驱虫药,长期服用可以避免寄生虫病。

当然,驱虫并不是随便选择时间的,应结合动物发育时间以及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根据体质进行驱虫药的选择。

5:外界环境除虫,指灭杀外界环境中的寄生虫。首先是粪便除虫,很多寄生虫的虫卵都生活在粪便中,做好粪便除虫可以杀死大量寄生虫病原。第二种是草地除虫,如果生活在放牧的区域,粪便做不到集中处理,粪便中存在的病原体污染草地,可以利用高温、雨水等自然因素达到为草地除虫的目的,此外,割草后进行集中暴晒、焚烧草梗等处理也可以杀死寄生虫。

6:最后一种是免疫预防及生物控制,前者的意思是通过疫苗方式避免寄生虫感染;生物控制:顾名思义,引入寄生虫的天敌,减少寄生虫感染。

IMG_256

以上就是有关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篇科普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寄生虫病有了大致了解,生活中尽量注意个人和家庭的卫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寄生虫病的感染,若存在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断治疗。